岑嵘(媒体人,对一切事物都怀有好奇之心) 绝境长城是美剧《冰与火之歌》中的著名防御工事。它坐落于七大王国极北地带,长300英里、高700英尺,由冰雪筑成。经过几个世纪的修筑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凭借着它数百年来抵御了绝境长城之外的野人和异鬼。 绝境长城并非完全虚构,据《冰与火之歌》的原作者乔治·马丁说,它的灵感来自哈德良长城。 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了不列颠后,难以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屡次进犯。哈德良皇帝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由3个罗马军团历时约6年筑成了哈德良长城(约130万立方米的砖石),对于当时的超级大国罗马帝国来说,这也是一项惊人的庞大工程。 那么消耗巨资修建长城是否合算?这要看征服敌人的成本有多大。无论是七大王国征服野人和异鬼,或者罗马帝国征服苏格兰人,都需要惊人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帝国们可能根本负担不起。 公元前两百年的秦始皇,就遇到过相同的问题。由大将蒙恬率领的秦军把匈奴人打得远遁大漠。这时的秦国面临两个选择,继续乘胜追击,或者修建巨大的工事转入防御。 那么追击的成本是多少呢?单就军队补给而言,史记就有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到达北方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然达到192石。战争要花的银子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在这样的权衡下,秦始皇做出的决策是修建长城。虽然长城也耗资巨大,但相对来说,还可以接受。 《冰与火之歌》中,各个王国钩心斗角,守夜人军团少得可怜,七大王国根本无暇也无能力打败野人或异鬼,因此修建和加固长城是理性选择。 那么修绝境长城是最好的选择吗? 其实对手也是理性人(虽然被长城内的人看作野蛮人),他们也会计算成本收益。他们之所以会攻打长城,也是为了利益,同时他们对自己的损失也很在意。 蒙古的俺答汗就曾向明朝表示,蒙古南下抢劫,不过就是为了点草原上没有的丝绸茶叶啥的,可是每次也抢不了多少,自己的损失却不小。 什么是比修长城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合作。俺答汗明确表示,希望明朝的皇帝和自己开展边境贸易。 那么野人会同意和王国贸易吗?数百年来野人们通过战争也没占到啥便宜,抢劫这件事其实成本也很大。各个国家地区都有比较优势,野人们劳动力成本低,盛产牲畜、木材或矿产,而他们需要的粮食衣物器具完全可以通过贸易获得。 当琼恩·雪诺当上了守夜人军团总司令后,就果断采取了这种更有效率的方法保卫长城——和野人合作。琼恩允许让野人在赠地定居,还招募野人帮助守卫废弃的堡垒来保卫长城防御异鬼,于是守夜人和野人之间构成了一个互利互惠的新的长城。 高墙带不来繁荣。现实世界中,明智的统治者也会采用互惠的方法替代一味防守。 1005年,宋真宗和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辽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战争,自此之后,两国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甚至“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同样,公元1570年左右,明朝和蒙古各部在边境展开了互市贸易,这使得明朝仅军费就节省了七成,还不包括贸易带来的好处。 这正如《冰与火之歌》剧中人物凯岩城公爵泰温·兰尼斯特所说:不是所有的胜利都靠宝剑和长矛来赢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