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一些领域沉渣泛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记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要害到底是什么呢? 曲青山: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史、国史、军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记者:历史虚无主义具体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呢? 曲青山:概括地说,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必然性、合法性。第二,通过否定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晶,从根本上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精神支柱。第三,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选择的自己的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任由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滋长蔓延,我们就可能步其后尘,不仅党的执政地位要丢失,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积累的成就也会毁于一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会被迫中断。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具体表现和危害性,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记者:我们怎样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呢? 曲青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这是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具体来说,要着重把握客观性原则、历史主义原则、历史辩证法、历史整体研究原则等几个基本原则。 二是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和维护党、国家、民族团结的立场。 三是把正确认识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科学研究历史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经将“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军史”列为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明确规定,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歪曲、丑化、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四是坚持原则,注意方法。要坚持“正面应对为主、更加积极主动”的方针,在正面应对歪曲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应对,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大胆发声,驳斥错误言论,澄清历史事实,引导舆论方向。要坚持“精准应对、务求实效”的方针,在收集、梳理歪曲攻击党的历史的主要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应对,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分开,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要坚持“组织起来、形成合力”的方针,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应对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合力,实现效果最大化。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