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8: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鸡司令”转型升级弄出新花样
让“非遗”之花 魅力绽放
不到受灾现场也能“眼见为实” 富阳打造智慧“一张图”实现精准防灾
午间一小时 服务中小企业
古荡街道“信息经济强街”初具规模
脏乱差小区 旧貌换新颜
原创舞蹈《采桑》杭州摘金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我认养的小鸡现在长多大了?点开手机APP随时都能看!”
“鸡司令”转型升级弄出新花样
2016-12-13

本报讯(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这年头,城里人到乡下认养一棵树、一片菜地,甚至一头猪,都不算新闻啦!你曾想到过要认养一窝鸡吗?如今,还真有几位杭州人通过手机遥控认养了一窝鸡。

“爱禽”公寓

这些被认养的鸡就生活在临安潜川镇的一个生态农庄里。它们与普通圈养的鸡不同,享受的是“星级待遇”:住“别墅”,听音乐,还可以像野鸡一样飞到树上发呆,满大山刨食觅食……

潜川镇生态农庄的“庄主”潘陆根是这些鸡的看护人。他在农庄的山弯里修筑了12幢小木屋,潘陆根称它们为“爱禽”公寓。小木屋里住的就是被认养的鸡妈妈和鸡宝宝。“每窝共20只,2只老母鸡带着18只小鸡仔。”

潘陆根在“爱禽”公寓的四周安装了60只监控探头,这些探头一头连着监控室,一头连着鸡主人的手机。“我认养的小鸡现在长多大了?这会儿在哪里?是不是都回家了……一点开手机APP,随时都能看。”

“甜蜜”探视

这些鸡每天还能欣赏“音乐会”。鸡舍附近安装了30多个音箱,每天古典、摇滚、爵士……换着花样播放。

“刚开始那几天,一到放音乐,小鸡们就会聚拢在音箱附近,静静地听,好像它们也懂音乐似的,可好玩了。”

据说,鸡听了音乐,会下更多的蛋,鸡蛋的品质也会提高。“但这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只想让这些有‘身份’的鸡生活得更体面些!”

鸡主人除了能“见证”小鸡成长的每一天,还能享受山庄的其他“福利”。

自己养的鸡产蛋了,农庄会定期给主人们邮过去;农庄里的果子熟了,主人还可以来山庄住上几天,看看自己的鸡,尝尝农家菜,再带一只自己认养的鸡和水果回城。

潘陆根说,他把农庄里的140亩荒山开垦成果园,种了桃子、李子、杨梅、樱桃、猕猴桃和石笋等等。都是用农庄的鸡屎、猪粪、沼液浇灌的,长出的果子味美、绿色、无公害。

转型求变

潘陆根养鸡有十多年了。十几年前,他租下了潜川镇海龙村的这片山弯,开始了养鸡致富的梦想。一开始,潘陆根怀揣的就是循环养殖的理念:用鸡屎养蚯蚓,挖蚯蚓喂鸡。早年,他曾凭借“蚯蚓蛋”名噪一时(本报也曾有相关报道),杭城不少单位纷纷致电求“特供”。

十多年里,潘陆根经历过禽产业的黄金时代,也曾经受过禽流感的数次煎熬。在禽流感和“五水共治”的双重压力下,潘陆根的同行们纷纷改弦易辙,另谋他就,唯独他“觉得割舍不掉,总想转型继续做下去”。

就在禽产业步履蹒跚的这几年,潘陆根一边精心侍弄着他的“蚯蚓蛋”,一边在山弯里开山种果,修路造亭,发展观光农业。“别墅鸡”高端认养成了潘陆根力图转型的亮相之作。

面对禽产业的持续低迷,潘陆根依然信心满满:“世间事都是物极必反,我相信养鸡也是这样。”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我认养的小鸡现在长多大了?点开手机APP随时都能看!”
“鸡司令”转型升级弄出新花样
2016-12-13

本报讯(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这年头,城里人到乡下认养一棵树、一片菜地,甚至一头猪,都不算新闻啦!你曾想到过要认养一窝鸡吗?如今,还真有几位杭州人通过手机遥控认养了一窝鸡。

“爱禽”公寓

这些被认养的鸡就生活在临安潜川镇的一个生态农庄里。它们与普通圈养的鸡不同,享受的是“星级待遇”:住“别墅”,听音乐,还可以像野鸡一样飞到树上发呆,满大山刨食觅食……

潜川镇生态农庄的“庄主”潘陆根是这些鸡的看护人。他在农庄的山弯里修筑了12幢小木屋,潘陆根称它们为“爱禽”公寓。小木屋里住的就是被认养的鸡妈妈和鸡宝宝。“每窝共20只,2只老母鸡带着18只小鸡仔。”

潘陆根在“爱禽”公寓的四周安装了60只监控探头,这些探头一头连着监控室,一头连着鸡主人的手机。“我认养的小鸡现在长多大了?这会儿在哪里?是不是都回家了……一点开手机APP,随时都能看。”

“甜蜜”探视

这些鸡每天还能欣赏“音乐会”。鸡舍附近安装了30多个音箱,每天古典、摇滚、爵士……换着花样播放。

“刚开始那几天,一到放音乐,小鸡们就会聚拢在音箱附近,静静地听,好像它们也懂音乐似的,可好玩了。”

据说,鸡听了音乐,会下更多的蛋,鸡蛋的品质也会提高。“但这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只想让这些有‘身份’的鸡生活得更体面些!”

鸡主人除了能“见证”小鸡成长的每一天,还能享受山庄的其他“福利”。

自己养的鸡产蛋了,农庄会定期给主人们邮过去;农庄里的果子熟了,主人还可以来山庄住上几天,看看自己的鸡,尝尝农家菜,再带一只自己认养的鸡和水果回城。

潘陆根说,他把农庄里的140亩荒山开垦成果园,种了桃子、李子、杨梅、樱桃、猕猴桃和石笋等等。都是用农庄的鸡屎、猪粪、沼液浇灌的,长出的果子味美、绿色、无公害。

转型求变

潘陆根养鸡有十多年了。十几年前,他租下了潜川镇海龙村的这片山弯,开始了养鸡致富的梦想。一开始,潘陆根怀揣的就是循环养殖的理念:用鸡屎养蚯蚓,挖蚯蚓喂鸡。早年,他曾凭借“蚯蚓蛋”名噪一时(本报也曾有相关报道),杭城不少单位纷纷致电求“特供”。

十多年里,潘陆根经历过禽产业的黄金时代,也曾经受过禽流感的数次煎熬。在禽流感和“五水共治”的双重压力下,潘陆根的同行们纷纷改弦易辙,另谋他就,唯独他“觉得割舍不掉,总想转型继续做下去”。

就在禽产业步履蹒跚的这几年,潘陆根一边精心侍弄着他的“蚯蚓蛋”,一边在山弯里开山种果,修路造亭,发展观光农业。“别墅鸡”高端认养成了潘陆根力图转型的亮相之作。

面对禽产业的持续低迷,潘陆根依然信心满满:“世间事都是物极必反,我相信养鸡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