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6:教育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建德教育:让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让老百姓更放心
临安教育:打响“读好书 在临安”教育品牌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十大工程” 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建德教育:让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让老百姓更放心
2016-12-13

通讯员 舒新华 记者 方秀芬

“十三五”期间,建德将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终生教育体系,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一把手访谈

让教育更公平 让老百姓更放心

建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志华

我们建德位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村学校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我们肩负的教育民生责任更加重大。

如何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更公平、百姓更放心,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的重点工作。接下来,建德将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学校间办学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完成梅城初中迁建,向全市中小学校100%达到省标准化学校的目标迈进。通过迁建新安江职业学校,进一步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与市工业技术学校形成地域互补、专业互补的职业教育格局。同时引进古陶瓷学院,发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德跨境电商学院辐射效应,促进产学融合;开工建设洋安、叶家等区块的小学、幼儿园,使全市校园布局更为合理,让更多的孩子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始终朝着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方向努力,促进群体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尽力做好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关注和推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同时,严格实施阳光招生和规范办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身心更健康,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尤其要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建设不均衡等问题。同时,我们将形成机制激励优秀教师流动,在农村教师的保障上、待遇上形成更大倾斜,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

“十三五”点睛

实施“十大工程”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工程

调整并完善学前教育专项布局规划,加大城区公办幼儿园和乡村公办幼儿园分园或教学点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持证率,加大事业编制教师配置力度。推动幼儿园上等级和名园集团化办学,确保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均能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2 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

继续深化“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继续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及城乡办学互助共同体建设,不断丰富结对学校之间互动的内容、渠道和方式,提升各种类型学校结对工作的实效,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3 高中教育内涵炼质工程

创新普通高中管理模式,继续加大学科团队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力度,探索建立适应高考新政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体系及教学质量的全程管理监控机制。引进名校资源,增强高中内涵炼质发展后劲,建立严州中学与学军中学(其他高中与杭州其他名校)的集团化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

4 职业教育现代品质工程

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的合作,推进五年一贯制、“3+2”模式、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后续培养,探索并加强校企合作、多元办学机制,提升现代职教的质量和活力。

5 继续教育网络建设工程

逐步增加独立成校的设置,加强独立成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结构体系,形成由“一院五中心”和社区学校、市民(村民)学校组成的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

6 民办教育培育工程

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服务与监管力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民办培训学校风险基金,扶持、奖励民办教育和风险防范。进一步调整民办教育发展结构,控制数量、扩大规模,重点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和特色教育。加大对非法办学的整治力度。

7 德育创新工程

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德。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和精品德育课程,促进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

8 学生健康安全保障工程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班级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大办学行为的督查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安全保障水平。

9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继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完善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健全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考核制度,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教育教学业绩、教科研主要活动报告制度,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扎实推进“名师工程”。

10 教育重点项目和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合理优化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智慧课堂建设,推进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空间的普及应用。实现与学校网络千兆带宽安全高速互联互通,促进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办公、学习区域并免费共享,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推进“班班通”、“人人通”等资源利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实施“十大工程” 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建德教育:让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让老百姓更放心
2016-12-13

通讯员 舒新华 记者 方秀芬

“十三五”期间,建德将建立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终生教育体系,创建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

一把手访谈

让教育更公平 让老百姓更放心

建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志华

我们建德位于浙江西部山区,农村学校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我们肩负的教育民生责任更加重大。

如何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教育更公平、百姓更放心,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的重点工作。接下来,建德将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学校间办学差距,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完成梅城初中迁建,向全市中小学校100%达到省标准化学校的目标迈进。通过迁建新安江职业学校,进一步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与市工业技术学校形成地域互补、专业互补的职业教育格局。同时引进古陶瓷学院,发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德跨境电商学院辐射效应,促进产学融合;开工建设洋安、叶家等区块的小学、幼儿园,使全市校园布局更为合理,让更多的孩子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始终朝着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方向努力,促进群体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尽力做好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关注和推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同时,严格实施阳光招生和规范办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身心更健康,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尤其要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建设不均衡等问题。同时,我们将形成机制激励优秀教师流动,在农村教师的保障上、待遇上形成更大倾斜,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

“十三五”点睛

实施“十大工程”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 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工程

调整并完善学前教育专项布局规划,加大城区公办幼儿园和乡村公办幼儿园分园或教学点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持证率,加大事业编制教师配置力度。推动幼儿园上等级和名园集团化办学,确保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均能就近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2 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工程

继续深化“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继续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及城乡办学互助共同体建设,不断丰富结对学校之间互动的内容、渠道和方式,提升各种类型学校结对工作的实效,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3 高中教育内涵炼质工程

创新普通高中管理模式,继续加大学科团队建设和校本课程建设力度,探索建立适应高考新政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体系及教学质量的全程管理监控机制。引进名校资源,增强高中内涵炼质发展后劲,建立严州中学与学军中学(其他高中与杭州其他名校)的集团化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

4 职业教育现代品质工程

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的合作,推进五年一贯制、“3+2”模式、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加强中职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后续培养,探索并加强校企合作、多元办学机制,提升现代职教的质量和活力。

5 继续教育网络建设工程

逐步增加独立成校的设置,加强独立成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结构体系,形成由“一院五中心”和社区学校、市民(村民)学校组成的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

6 民办教育培育工程

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服务与监管力度,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和民办培训学校风险基金,扶持、奖励民办教育和风险防范。进一步调整民办教育发展结构,控制数量、扩大规模,重点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和特色教育。加大对非法办学的整治力度。

7 德育创新工程

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强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德。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学科德育示范课程和精品德育课程,促进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机制。

8 学生健康安全保障工程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班级学生心理委员的作用。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大办学行为的督查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安全保障水平。

9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继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完善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健全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考核制度,建立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教育教学业绩、教科研主要活动报告制度,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扎实推进“名师工程”。

10 教育重点项目和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施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合理优化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智慧课堂建设,推进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空间的普及应用。实现与学校网络千兆带宽安全高速互联互通,促进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办公、学习区域并免费共享,确保中小学和幼儿园实现“校校通”,推进“班班通”、“人人通”等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