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7:西湖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蘅芜苑与大头菜
吴昌硕的茶印
桃子
初夏,鹅掌楸开出郁金香般的花
分类广告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茶的印
吴昌硕的茶印
2016-05-11
茶苦
茶邨
茶禅

叶梓(诗人,兼写散文,自称西北茶客)

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篆刻家,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篆刻家之一。他从事篆刻艺术六十余年,作品风格几度流变。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来表现涩拙并俱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将邓石如的圆润遒劲、吴让之的痛快淋漓以及赵之谦的布局疏密“据为己有”,并融会贯通。他的作品《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就是很好的见证。

吴昌硕一生爱茶、画茶,亦有不少茶印。他的茶印,不仅数量多,章法也多有变化,似乎总在求新,这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力量充沛的最好证明。我见过他的茶印依次有“茶禅”、“茶苦”、“茶邨”等。

茶禅。朱文方形印,虽仅为两字,但没有平均用力,“禅”字稍大,且右偏旁稍耸,于中部留出的空白,仿佛留下一块想像的天地。茶与禅,本来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开不得,如此深刻的话题,观者就去慢慢想吧。

茶苦。朱文半通印,刻时为荼苦,大抵是取自《诗经·邶风·谷风》里的句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此印苍厚流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古典的书情墨趣。

茶邨。朱文方形私印。此印上紧下松,左高右低,首敛脚舒,疏密有致。最可观之处是左半部“屯”的左笔,代为印边,有戛然而止之感。这种有意为之,颇见吴氏之匠心独运。

吴昌硕还有一方“茶”押印。押印是一种独特的印章形式,它既不同于秦汉时期的玉印铸印,又不同于明清以降的文人流派印章。押印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入印文字的不同。据资料上讲,茶押印左下方的符押图案,颇像一把茶壶,可惜未曾一见。

如果说这些茶印是吴昌硕在石头上舞蹈,那么,刻于紫砂壶上的印,就是他一生热爱紫砂的明证。统计起来,吴昌硕曾在紫砂上刻过的印有“苦壶”、“云壶”、“壶园寓公”、“壶客”等。如果把这些紫砂壶摆放在一起,如同失散的兄弟聚在一起,该是一场多么盛大的聚会呀。

闲暇之际,吴昌硕最喜欢的事,是手执茶壶,一边品茶,一边赏梅。我写此文时,2014年的南方大地迎来了一场漫天春雪。踏雪寻梅,风雅无限,而杭州的寻梅之地唯有超山我未曾到过。于是,决计明天趁着余雪未尽去超山赏梅。超山是吴昌硕的魂归之地,他曾给超山那株可开六瓣的宋梅说过“梅花忆我我忆梅”的深情之词,且在其侧手植过蜡梅一株——忽然突发奇想,觉着吴昌硕应该刻一方茶梅总相宜的闲章。

唉,这算不算是我瞎操心呢?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茶的印
吴昌硕的茶印
2016-05-11
茶苦
茶邨
茶禅

叶梓(诗人,兼写散文,自称西北茶客)

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篆刻家,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篆刻家之一。他从事篆刻艺术六十余年,作品风格几度流变。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来表现涩拙并俱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将邓石如的圆润遒劲、吴让之的痛快淋漓以及赵之谦的布局疏密“据为己有”,并融会贯通。他的作品《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就是很好的见证。

吴昌硕一生爱茶、画茶,亦有不少茶印。他的茶印,不仅数量多,章法也多有变化,似乎总在求新,这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力量充沛的最好证明。我见过他的茶印依次有“茶禅”、“茶苦”、“茶邨”等。

茶禅。朱文方形印,虽仅为两字,但没有平均用力,“禅”字稍大,且右偏旁稍耸,于中部留出的空白,仿佛留下一块想像的天地。茶与禅,本来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开不得,如此深刻的话题,观者就去慢慢想吧。

茶苦。朱文半通印,刻时为荼苦,大抵是取自《诗经·邶风·谷风》里的句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此印苍厚流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古典的书情墨趣。

茶邨。朱文方形私印。此印上紧下松,左高右低,首敛脚舒,疏密有致。最可观之处是左半部“屯”的左笔,代为印边,有戛然而止之感。这种有意为之,颇见吴氏之匠心独运。

吴昌硕还有一方“茶”押印。押印是一种独特的印章形式,它既不同于秦汉时期的玉印铸印,又不同于明清以降的文人流派印章。押印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入印文字的不同。据资料上讲,茶押印左下方的符押图案,颇像一把茶壶,可惜未曾一见。

如果说这些茶印是吴昌硕在石头上舞蹈,那么,刻于紫砂壶上的印,就是他一生热爱紫砂的明证。统计起来,吴昌硕曾在紫砂上刻过的印有“苦壶”、“云壶”、“壶园寓公”、“壶客”等。如果把这些紫砂壶摆放在一起,如同失散的兄弟聚在一起,该是一场多么盛大的聚会呀。

闲暇之际,吴昌硕最喜欢的事,是手执茶壶,一边品茶,一边赏梅。我写此文时,2014年的南方大地迎来了一场漫天春雪。踏雪寻梅,风雅无限,而杭州的寻梅之地唯有超山我未曾到过。于是,决计明天趁着余雪未尽去超山赏梅。超山是吴昌硕的魂归之地,他曾给超山那株可开六瓣的宋梅说过“梅花忆我我忆梅”的深情之词,且在其侧手植过蜡梅一株——忽然突发奇想,觉着吴昌硕应该刻一方茶梅总相宜的闲章。

唉,这算不算是我瞎操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