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4月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11:西湖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音乐特长生
为什么能力越差的人 自我感觉越好
悉帕是一滴露珠
看呐,这一树迷你的纸质神签
玉兰花开
茗香阁记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茶的印
茗香阁记
2016-04-08
钱松“茗香阁”

叶梓(诗人,兼写散文,自称西北茶客)

茗香阁在哪里?

大抵在杭州吧。

为什么要说“大抵”,因为钱松的“茗香阁”印,史料语焉不详,它极有可能就是钱松自己的一间茶室,所以就是“大抵”了。

钱松,浙江钱塘人,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创有“解社”,太平天军攻陷杭州时,全家死于战乱,唯子幸存。他是西泠八家之一,著有《铁庐印谱》、《钱胡印谱》、《未虚室印赏》。他的印风虽然师从丁敬,但从他这里能看出一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式的变化:用刀既有浑朴之风,又有写意之韵。他的写意之韵是西泠八家里少见的,以致后来有人认为将他归入西泠八家是不妥帖的。这样的认知自然有失偏颇,因为任何一个文艺团体都是求同存异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见过他的一方“曾经沧海”印,青田石,方形,边款颇长。

而他的“香茗阁”印,以元朱文刻成,三字,两行。整体观之,温雅淳厚,仿佛一位谦谦君子。印有边款,曰:

茗香阁印。叔盖篆。甲寅冬月刊。

如果是赠人之印,大抵会有落款以记其事。所以,这方印估计是钱松的自用印。既为自用,大抵就是他给自己的茶室取的名字吧。彼时杭州,茶风渐浓,家在西湖之畔的钱松,在这样一间小小茶室里,听琴操刀,金石相伴,累了的时候喝杯地道的西湖龙井,然后,要么读帖习字,要么跟胡震、杨岘等友人一起去解社讨论印艺,何不快哉。

我竟然对这样小茶室心向往之。

还不止这些!

不知为什么,这间不明其详的茶室总是让我跟谢肇淛在《五杂俎》里谈到的古代卜居生活联系起来。这种理想的生活是:

竹楼数间,负山临水,疏松修竹,诘屈委蛇,怪石落落,不拘位置。藏书万卷其中。长几软榻,一香一茗。同心良友,间日过从,坐卧笑谈,随意所适。不营衣食,不问米盐,不叙寒暄,不言朝市,丘壑涯分,于斯极矣。

如此离人索居的生活,一定是钱松的“中国梦”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茶的印
茗香阁记
2016-04-08
钱松“茗香阁”

叶梓(诗人,兼写散文,自称西北茶客)

茗香阁在哪里?

大抵在杭州吧。

为什么要说“大抵”,因为钱松的“茗香阁”印,史料语焉不详,它极有可能就是钱松自己的一间茶室,所以就是“大抵”了。

钱松,浙江钱塘人,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创有“解社”,太平天军攻陷杭州时,全家死于战乱,唯子幸存。他是西泠八家之一,著有《铁庐印谱》、《钱胡印谱》、《未虚室印赏》。他的印风虽然师从丁敬,但从他这里能看出一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式的变化:用刀既有浑朴之风,又有写意之韵。他的写意之韵是西泠八家里少见的,以致后来有人认为将他归入西泠八家是不妥帖的。这样的认知自然有失偏颇,因为任何一个文艺团体都是求同存异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我见过他的一方“曾经沧海”印,青田石,方形,边款颇长。

而他的“香茗阁”印,以元朱文刻成,三字,两行。整体观之,温雅淳厚,仿佛一位谦谦君子。印有边款,曰:

茗香阁印。叔盖篆。甲寅冬月刊。

如果是赠人之印,大抵会有落款以记其事。所以,这方印估计是钱松的自用印。既为自用,大抵就是他给自己的茶室取的名字吧。彼时杭州,茶风渐浓,家在西湖之畔的钱松,在这样一间小小茶室里,听琴操刀,金石相伴,累了的时候喝杯地道的西湖龙井,然后,要么读帖习字,要么跟胡震、杨岘等友人一起去解社讨论印艺,何不快哉。

我竟然对这样小茶室心向往之。

还不止这些!

不知为什么,这间不明其详的茶室总是让我跟谢肇淛在《五杂俎》里谈到的古代卜居生活联系起来。这种理想的生活是:

竹楼数间,负山临水,疏松修竹,诘屈委蛇,怪石落落,不拘位置。藏书万卷其中。长几软榻,一香一茗。同心良友,间日过从,坐卧笑谈,随意所适。不营衣食,不问米盐,不叙寒暄,不言朝市,丘壑涯分,于斯极矣。

如此离人索居的生活,一定是钱松的“中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