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4:教育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江干区教育局发布2016年招生信息
全省首家高职院校: 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
读公办还是民办 孩子自己定
做最好的自己
职高生也有春天:他登台领取励志奖学金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全省首家高职院校: 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
2016-03-30
学院教学副院长张琼讲授万向企业文化。

文/摄 记者 方秀芬

先看一组权威数据: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获得91.48的高分,列第一位;就业率、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的满意度指标均列第二位。

这是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提到的。

万向职院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何拔得头筹?该校教学副院长张琼教授介绍,学校国际化视野和深厚的企业文化背景让学生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万向企业文化》课程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成为系统完成学生动态学习企业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为日后学生顺利实现从“毕业生”到“责任人”、“专业人”的过渡做好了准备,夯实了基础。

据悉,这是浙江省唯一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程的高职院校。张院长说,这门课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院学生开课。为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学院与万向集团共同编选、出版了具有代表性、“90后”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案例集《万向企业文化》教材,万向集团鲁冠球主席题写序言。

《万向企业文化》课程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不仅在课堂学,还走进萧山万向集团总部感知企业文化,鲁伟鼎、莫晓平等企业管理者进课堂畅谈企业文化,万向劳模现身说法解读企业文化,大学生公益活动践行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就近距离了解、认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员工行为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向集团也对践行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大学生给予大力支持,出资一亿元作为万向教育基金,每年基金收益用于师生发展。如2014年万向教育基金“创业筑梦”大赛的学生选手经过两次评审,一等奖《“绿之语”室内园艺》项目获资助经费三万元,二等奖 《“光杖”盲人辅助器材创意设计》等两个项目各获得二万元,三等奖《越骑单车公社》等四个项目各获得一万元。获一等奖的学生路杭林激动地说,他在学习万向企业文化时就非常敬佩鲁冠球爷爷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创业的精神,现在条件更好了,作为“90后”,他更希望能多去尝试,能做好企业文化的接班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全省首家高职院校: 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
2016-03-30
学院教学副院长张琼讲授万向企业文化。

文/摄 记者 方秀芬

先看一组权威数据: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2014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获得91.48的高分,列第一位;就业率、职位胜任度及创业前景、对母校的满意度指标均列第二位。

这是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发布的《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中提到的。

万向职院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为何拔得头筹?该校教学副院长张琼教授介绍,学校国际化视野和深厚的企业文化背景让学生受益匪浅,尤其是以《万向企业文化》课程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成为系统完成学生动态学习企业文化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为日后学生顺利实现从“毕业生”到“责任人”、“专业人”的过渡做好了准备,夯实了基础。

据悉,这是浙江省唯一开设企业文化必修课程的高职院校。张院长说,这门课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院学生开课。为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学院与万向集团共同编选、出版了具有代表性、“90后”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案例集《万向企业文化》教材,万向集团鲁冠球主席题写序言。

《万向企业文化》课程学习形式丰富多样,学生不仅在课堂学,还走进萧山万向集团总部感知企业文化,鲁伟鼎、莫晓平等企业管理者进课堂畅谈企业文化,万向劳模现身说法解读企业文化,大学生公益活动践行企业文化,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就近距离了解、认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员工行为规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万向集团也对践行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大学生给予大力支持,出资一亿元作为万向教育基金,每年基金收益用于师生发展。如2014年万向教育基金“创业筑梦”大赛的学生选手经过两次评审,一等奖《“绿之语”室内园艺》项目获资助经费三万元,二等奖 《“光杖”盲人辅助器材创意设计》等两个项目各获得二万元,三等奖《越骑单车公社》等四个项目各获得一万元。获一等奖的学生路杭林激动地说,他在学习万向企业文化时就非常敬佩鲁冠球爷爷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创业的精神,现在条件更好了,作为“90后”,他更希望能多去尝试,能做好企业文化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