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本报夜班编辑下班路过肯德基看到一个熟睡的男孩子。送他回家的路上得知,这个11岁的小学生整个白天都是一个人在西湖银泰过的……
记者 邹滢君
昨天半夜12点半,我下夜班回家,在解放路和中山中路交叉路口停下,那里有一家肯德基,“24小时营业”的灯箱明亮而醒目。有点饿,我推门进去,点了一份粥和豆浆。
店里人不多,除了几个年轻人,临街靠窗位置,两个中年男人枕着背包趴在桌上睡觉。进门转角处,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仰面斜躺着。男孩身边没有大人,每一个推门进来的人都会惊讶地看他几眼。
一刻钟后,店员开始关灯,跟每一个顾客解释,要打烊了,这里不再通宵了。
一位店员走到男孩边上,大声叫了几声,小朋友睡得昏沉,没有反应,再叫,还是没有动静。男店员上前用力摇了摇,熟睡中的男孩惊慌地跳起来,迷迷糊糊走到大门外,看着雨中的大街发呆。
“你的伞,你的伞!”店员追出去,把伞递给男孩。
“你一个人吗?家在哪里?”我走上前问。
男孩缩在角落,瞄了我一眼,又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吵架了?你这样跑出来,家人肯定急疯了,家里电话告诉我好吗,阿姨帮你联系。”
小朋友长得胖乎乎,一脸倔强,摇了摇头,还是不做声。
夜里的雨下得细密,泛着冷光的解放路,不时有车疾驶而过。
“你打算睡哪里,后半夜还会更冷,你这样在街上过夜是扛不住的,你是一个小学生啊,半夜一个人在外面晃荡,很危险的!”我有点急了。
男孩不自在地晃动了下身体,我想让他有点安全感。
“阿姨是都市快报的记者,刚下夜班,家里也有一个跟你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如果他半夜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肯定要急哭了,你爸爸妈妈现在一定急坏了,四处在找你,阿姨送你回家好吗?不要让他们担心。”
“我不想回去,我在4楼玩得太晚了,回去会被骂的。”小朋友终于开口了。
“4楼,哪个4楼,你玩什么?”
“西湖银泰。我以前玩得很晚,也是在肯德基睡觉的。”
“天很冷啊,阿姨必须送你回家,我跟你爸爸妈妈好好说,回家不骂你,你告诉我地址好吗?”
小朋友揉了揉眼睛,点头同意了。
我用手机导航了下,他家离他睡觉的肯德基正好1公里。
男孩撑着伞走在前,我跟在后,一路上都是一问一答。
他说自己今年11岁,在杭州一所公办小学读五年级。爸爸摆摊做些小生意,妈妈现在不上班,在家管2岁的妹妹。
“我身上没钱的,在银泰4楼玩,肚子饿了可以吃饭店免费的爆米花,渴了就喝直饮水……我妈知道我在肯德基过夜的,以前她会来找我,现在不会了,家里还有个2岁的妹妹,我妈没时间,我爸也很忙的,他要赚钱。
“爸爸以前很凶的,现在对我态度好多了,他的变化很大。爸爸已经买了车票,再过几天,我们要回老家过年了。”
七拐八拐,绕到一条小巷,进入一排平房,男孩指着一扇木门,说到家了。敲门前,他突然躲在了我身后。
门敲了三下,屋里传来女人的声音,穿着睡衣的妈妈开了门。
男孩妈妈对我的出现并不吃惊——“谢谢啊,他以前凌晨两点也会自己回来的。”母子俩没有交流。
男孩低着头,站着一动不动,我拍了拍他的肩,跟他说再见。
离开巷口时,我回望了一眼,男孩正慢慢挪进屋里。
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我心里一阵难受。
昨天早上,我在微信朋友圈简单发了这个经历。上午8点,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我,想要核实信息。半小时后,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复,“查到了,确实有这个孩子,学校已经密切跟进,班主任老师也在跟学生家长交流。”
傍晚,我和男生的班主任进行了一次交流。
班主任老师说,“昨天晚上学校还举行过家长会,孩子妈妈来学校都没提这事。早上我向家长追问这事,他们还很惊讶地反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孩子晚上不回家,以前我只知道有过一次,现在从家长方面确认,在外过夜游荡至少有6次了!前天也是凌晨2点才回家的,最长一次是连续4天没有回家。大人估计也管不住,索性就由着孩子了,这样的情况,让人揪心啊。
“孩子在校表现还可以的,人是很单纯的,就是比较顽皮,成绩中下,现在迷上了游戏,一有机会就想去玩。孩子爸爸以前脾气比较火爆的,这一年为孩子改变也很大,他知道靠打骂就想把孩子教育好是不可能的,但也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办法。现在家里又有一个小妹妹,妈妈也是无暇顾及老大,这也是很多二孩家庭面临的问题。
“上学的时候,我还能每天盯住他,比如一放学就告诉家长,孩子什么时间可以到家,但是一放假就难管了。现在寒假才刚开始,这样的事就接连发生了 ……以后上中学,进入青春期,如果不好好引导会更难管。孩子的成长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这其中父母的爱和责任,尤其不能缺位。”
加快报官方微信 报现场精彩新闻
不管新闻是远是近,快报总有人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