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学军中学开讲 记者 韦嘉蓉 通讯员 杨凯锋 “对你们来说,上北大上清华不是问题,问题是上了清华北大又怎样?”——这是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学军中学问的第一个问题,掷地有声。 王旭明说,语文是一门教人做人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素养是一个我非常想说的话题,这才是整个中国教育最难啃的骨头”。那什么才是学生素养呢?王旭明认为可以分为“人文精神”、“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三方面,其中人文精神最重要。“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王旭明说,“如果光有知识没有人文,我们教育的意义在哪里?” 到学军中学开讲座前,王旭明给高一学生上一堂语文课。他说,“我给大学生、博士生、老师都上过课,但这是第一次给高中生上课”。 和我们常见的公开课相比,这是一堂极其朴实的语文课: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没有PPT,也没有其他多媒体辅助。王旭明的一节课讲了两篇文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和罗家伦的《荣誉与爱荣誉》,从题材、体裁讲到结构、手法。 “乱用PPT,成了PPP!这就是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课的现状。用PPT上课最大的坏处就是课堂预设代替了课堂生成,老师就跟着PPT播放的思路走,不会根据学生的状态来调整。”少用或不用PPT正是王旭明坚持多年的观点,因为过多的PPT和录音录像会破坏学生对语文的感受,原本完整的思维也被这些花哨的效果弄得支离破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