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有两个流派——红烧和白切。很奇怪,这两大烧法都盛行于余杭区,只不过临平一带主攻红烧;而在杭州以西15公里,著名的羊锅村,那里就是白切党的天下。 关于仓前的“掏羊锅”,流传最广的说法与乾隆皇帝有关。 传说乾隆下江南,游至仓前龙泉寺,饥饿难耐,遇上仓前街上卖羊肉的羊老三,羊老三好客,热情地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没想到家里没什么吃的,情急之下,羊老三只好“掏羊锅”——把羊杂噗噗地往锅里放,加上辅料,热水煮开,浓香扑鼻——仓前卖羊肉的,长年用一只锅子烧制羊肉,这锅老汤不用起底,一直用,时间一长,总有羊杂碎遗落在锅里。若把那些羊肚、羊脚、羊肠、羊杂碎掏起来吃,味道也相当鲜美。羊老三情急之下,就用上了这一招,捞起什么吃什么,果然,乾隆吃得心满意足。 一个月后,知县敲锣打鼓,送来了乾隆回京后御书的“羊老三羊锅”牌匾,再赏三百两白银。自此,大家都来尝“御羊锅”,羊老三就发了“羊财”,而仓前掏羊锅,也就上了名堂。 掏羊锅不等于白切,杭州人叫惯的冷板羊肉才是正宗的白切。但掏羊锅也好,冷板羊肉也好,它们系出同门。一只羊,好肉嫩皮的做成冷板,羊头、羊脚、内脏什么的掏成羊锅,所以我们这里统归于白切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