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1:浙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温州建立全球首个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
平阳一纸“房票”把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开学第一课 消防蜀黍给学生们送上一份防火攻略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温州建立全球首个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
2016-09-10

孩子长不高可能是先天的

帮医生提前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通讯员 张伊凡 孙余丹 记者 甘凌峰

昨天,据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温州市中心医院)透露,他们刚建立全球首个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几天前,数据库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通过这个数据库,医生可以更及时、准确找到遗传性骨骼疾病病因。

为什么要做基因测序?

去年3月,怀孕15周的邵女士来到温州市中心医院。邵女士患有软骨发育不全,身高不到1米3,她担心孩子会受遗传影响。

通过基因测序,医生发现邵女士属于FGFR3基因突变导致的软骨发育不全,有50%概率会遗传。

在邵女士怀孕18周后,通过羊水穿刺,医生对胎儿FRFG3基因进行诊断,发现孩子是健康的。邵女士又拍了B超,确定孩子四肢没有出现短小,这才松了口气。

另一位周女士,和丈夫两人都很健康。她怀孕24周时,产检B超显示孩子有唇腭裂、四肢短小、脑膨出等多种畸形病,被迫终止妊娠,一年后再怀孕时,胎儿仍是畸形儿,且症状和第一胎相似。

夫妻俩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对2万多个基因进行筛查,结果发现两人共同携带有HSPG2异常基因,遗传概率为25%。连续两个孩子都遗传了这个异常基因。

由于基因在遗传时是随机组合的,可能突变,因此无论父母健康与否,都不代表孩子将是健康的。

数据库收录了8225条基因突变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遗传性骨骼疾病总发病率约1/1500。遗传性骨骼畸形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后,引发出生缺陷第三大原因。

去年,光温州市中心医院就产前筛查出了近百例遗传性骨骼畸形。

课题组成员、温州市中心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陈冲医师说,人的骨骼系统有500多种,基因有400多种,就算经验丰富的大医院,临床中常碰到的基因也就十几种。

2013年,温州市中心医院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建立该数据库。“我们花3年查阅了世界各地关于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的3000多篇文献,进行了整合。”陈冲说。

目前,该数据库共收录357个骨骼发育障碍相关基因,8225条突变信息,并分为481种骨骼疾病,2260种临床表型。

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库快速找到病因

陈冲说,孩子身材矮小可能因为吸收不好等后天原因,也可能是先天疾病。比如,佝偻病、黏多糖贮积症、侏儒症、脆骨病、先天性多指并指畸形等常见的骨骼疾病,都和基因突变有关。

但到底是哪个基因突变?该怎么治疗?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就像是一本字典,供医生查阅。

数据库面向的用户为专业人士,包括骨科医生、基因诊断和骨骼基础研究人群等。“数据库设置非常人性化。”陈冲说,他们提供病症名称、基因名称、临床表现等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详尽显示基因突变水平、基因和疾病的关系等信息。

假如某医院来了一名身材矮小的人,不知道有没生病。医生只要在数据库里输入“身材矮小”关键词,就会显示出相关所有突变基因和疾病名称。然后,医生再给他做基因测序。“要是这个人的第100位基因和常人不一样,医生只要和数据库里的第100位基因对比,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陈冲说,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如果是尚在腹中的胎儿,父母可以及时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相关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发展,遗传性骨骼疾病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但这些基因信息散落在大量医疗文献中,难以利用。去年,国际骨骼疾病分类协会曾呼吁要尽快建立一个有自动化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2013年,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唐少华教授课题组就已着手做这项工作。课题组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资金,并获批准立项。

今年9月初,该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Database: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Databases and Curation》上。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温州建立全球首个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
2016-09-10

孩子长不高可能是先天的

帮医生提前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通讯员 张伊凡 孙余丹 记者 甘凌峰

昨天,据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温州市中心医院)透露,他们刚建立全球首个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几天前,数据库相关论文已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通过这个数据库,医生可以更及时、准确找到遗传性骨骼疾病病因。

为什么要做基因测序?

去年3月,怀孕15周的邵女士来到温州市中心医院。邵女士患有软骨发育不全,身高不到1米3,她担心孩子会受遗传影响。

通过基因测序,医生发现邵女士属于FGFR3基因突变导致的软骨发育不全,有50%概率会遗传。

在邵女士怀孕18周后,通过羊水穿刺,医生对胎儿FRFG3基因进行诊断,发现孩子是健康的。邵女士又拍了B超,确定孩子四肢没有出现短小,这才松了口气。

另一位周女士,和丈夫两人都很健康。她怀孕24周时,产检B超显示孩子有唇腭裂、四肢短小、脑膨出等多种畸形病,被迫终止妊娠,一年后再怀孕时,胎儿仍是畸形儿,且症状和第一胎相似。

夫妻俩做了全基因组测序,对2万多个基因进行筛查,结果发现两人共同携带有HSPG2异常基因,遗传概率为25%。连续两个孩子都遗传了这个异常基因。

由于基因在遗传时是随机组合的,可能突变,因此无论父母健康与否,都不代表孩子将是健康的。

数据库收录了8225条基因突变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遗传性骨骼疾病总发病率约1/1500。遗传性骨骼畸形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后,引发出生缺陷第三大原因。

去年,光温州市中心医院就产前筛查出了近百例遗传性骨骼畸形。

课题组成员、温州市中心医院产前诊断中心陈冲医师说,人的骨骼系统有500多种,基因有400多种,就算经验丰富的大医院,临床中常碰到的基因也就十几种。

2013年,温州市中心医院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建立该数据库。“我们花3年查阅了世界各地关于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的3000多篇文献,进行了整合。”陈冲说。

目前,该数据库共收录357个骨骼发育障碍相关基因,8225条突变信息,并分为481种骨骼疾病,2260种临床表型。

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库快速找到病因

陈冲说,孩子身材矮小可能因为吸收不好等后天原因,也可能是先天疾病。比如,佝偻病、黏多糖贮积症、侏儒症、脆骨病、先天性多指并指畸形等常见的骨骼疾病,都和基因突变有关。

但到底是哪个基因突变?该怎么治疗?遗传性骨骼疾病基因数据库就像是一本字典,供医生查阅。

数据库面向的用户为专业人士,包括骨科医生、基因诊断和骨骼基础研究人群等。“数据库设置非常人性化。”陈冲说,他们提供病症名称、基因名称、临床表现等搜索关键词,在搜索结果中详尽显示基因突变水平、基因和疾病的关系等信息。

假如某医院来了一名身材矮小的人,不知道有没生病。医生只要在数据库里输入“身材矮小”关键词,就会显示出相关所有突变基因和疾病名称。然后,医生再给他做基因测序。“要是这个人的第100位基因和常人不一样,医生只要和数据库里的第100位基因对比,就知道是什么病了。”

陈冲说,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如果是尚在腹中的胎儿,父母可以及时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相关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发展,遗传性骨骼疾病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但这些基因信息散落在大量医疗文献中,难以利用。去年,国际骨骼疾病分类协会曾呼吁要尽快建立一个有自动化检索功能的数据库。

2013年,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唐少华教授课题组就已着手做这项工作。课题组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资金,并获批准立项。

今年9月初,该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Database: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Databases and Cura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