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洪德飞教授切除肝癌新技术 登上了国际鼎级医学杂志《外科学年鉴》 记者 王真 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讯 40岁的刘先生上周打电话给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洪德飞教授,“洪主任,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就要当爸爸了!”洪教授也很激动,连声说恭喜恭喜。 刘先生是晚期肝癌患者,一年前在洪教授这里做过肝癌手术。 那时,刘先生从湖北老家来杭州,找到洪德飞教授,洪德飞教授仔细研究了他的病历,他右边肝脏肿瘤最大有15厘米,左肝还有1.5厘米的转移病灶,好的肝脏只有28%,而且他还有肝硬化。像刘先生这样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肝脏肿瘤,好的肝脏组织起码要占40%以上。“你的情况的确不乐观,用普通的手术方法很难实行。” 刘先生的情况特别紧急,洪德飞教授决定启用他们一直在研究的新型手术方法。“我们已经研究了3年多,经过反复的动物实验,结合目前临床正在使用的技术,总结出了一套手术方法。” 这一新型的手术方法,专业的叫法是“经皮微波/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术”。手术分两步,第一步是用一根“针”在B超引导下,采用微波或射频能量把带肿瘤的肝脏部位和不带肿瘤的肝脏一边隔开,同时,用几个弹簧圈在B超引导下,通过皮肤穿刺把供应病人肝肿瘤营养的一根血管堵塞,让有肿瘤的肝脏“萎缩枯死”,而好的肝脏迅速长大。一周以后,等到好的肝脏长到足够大,就把肝脏肿瘤一次性切除干净。 洪德飞教授在刘先生身上应用了这种新型的手术方法,手术很顺利。三周后,刘先生出院回湖北老家。 上周,刘先生打来电话,声音很洪亮,“洪主任,我做完手术,身体一切都好。我老婆已经怀孕4个多月了,我们已经有个10岁的孩子,以前我还担心肝癌复发,怕第二个孩子出世,万一我不在了,老婆压力更大。现在,我身体挺好,应该没问题,我们决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洪德飞教授说,像刘先生有肝硬化的肝癌,如果要手术切除,就必须让除了肿瘤以外好的那块肝脏快速养大,长得慢了肯定不行,因为肿瘤也在长大。2012年瑞士外科专家发明了ALPPS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肝脏养大技术,但病人需开两次大刀。第一次开刀,把病人供应肿瘤营养的一根血管结扎,同时把带肿瘤的肝脏一边和不带肿瘤(要保留)的肝脏一边切开,大到足够时再开第二次大刀,把病人的肝肿瘤切除。这种手术方法,病人要在一个月内接受两次大手术,医疗费用高,术后严重并发症率也高。 而洪德飞教授团队研发的新技术,病人只要开一次刀。洪教授用这个方法为6位患者做了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这项创新手术技术论文刊登在今年3月的《外科学年鉴》(英文简写Ann Surg),这是国际鼎级医学杂志。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世界肝胆胰外科专家焦龙说:“这是世界肝胆胰外科学者们都值得学习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