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冒充者综合征”的影响下,除本身作不自信状,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好了”。 “假面人”:生活中,照镜子时间越长,越容易太过关注相貌的缺点,半数以上的女人都对自己镜子中的形象有所不满,从而由美容“进化”至微整容。工作中,他们更关注上级的想法,尤其是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敢展示真实的想法,尤其觉得提出问题等于暴露自己智商有限。冒充者综合征患者质疑自己的社交形象,致力于把真实的自己从里到外伪装个遍。 “考证癖”:一场场考核、一本本红证书才是自己能力的唯一证明。患上冒充者综合征后钟情于考试,学历不足以“洗白”自己,等级表、资格证、荣誉书才是赖以生存,平衡自我质疑的良药。获得pass后,他们又难免怀疑这次是不是纯属运气?于是,再一次检验很有必要,他们加入职业考证族,在无限循环的考核中不断怀疑人生。 “被害妄想”:给上司发了一封邮件,未得到立即回复,他们开始琢磨其中原因,“是不是创意让Ta失望了,所以惩罚我?”事实上,别人只是因为忙碌而没来得及阅读而已。克莱默说,人的大脑天生就会去搜寻或过度解读某种信息,或许冒充者综合征患者更甚。时刻害怕被人揭穿“不够优秀”的自己,便用阴谋论放大镜去看身边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偏激地认为别人的关心,是在刺探自己的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