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钥 陶元 通讯员 钱凌芸 晨乐文具俨然已经成了分水镇上一个景点。 去年G20峰会后,几乎每天都有旅游团带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公司内挑选产品。 “大伙儿都是冲着‘峰会笔’来的。”企业负责人程斌说。 去年9月的G20杭州峰会上,晨乐提供了3批5000余支高档金属笔,用于峰会工作人员办公及相关会议使用,“这些笔经过精心设计与选材,所用材料均为环保材料。” 成立于2009年的桐庐晨乐文具有限公司,算得上分水制笔行业里的后起之秀。 坦白讲,它的规模与周边制笔企业相比不算大,却是分水制笔业中少有的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中高档金属笔、U盘笔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 “能入围G20产品采购目录,主要是他自主研发这一块,产品很有竞争力。”杜宝琛,原杭州市制笔协会会长说。 走在分水大街上,无人不识“杜老大”。他身上有太多的“第一”:第一家摆脱家庭作坊模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家取得纳税人资格;第一家取得外贸自营出口权;第一家参加广交会…… 2003年4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桐庐考察调研,走进分水工业园区,来到分水制笔企业中,杜宝琛作为行业带头人,自然也在现场。“习近平同志最关心两点,一是企业经营状况,二是员工收入情况。”杜宝琛说。 那个时候,分水这个2.8万本地人口的山区小镇,加上流动人口有4万人,350家制笔厂,从生产到经营,从业人员1万多人。如今,这个昔日的穷山乡,人均收入已有5000多元。 一业兴带动百家富,也推动了社会各业的繁荣,可分水制笔块状经济低、小、散问题仍在。习近平同志当时开出的药方是16个大字——“做大做强、强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下转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