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5:健康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南山路三三医院旧址的 延年鹤“飞”回来了
市中医院的中药饺子 能健脾助消化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山路三三医院旧址的 延年鹤“飞”回来了
2016-12-29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詹雅/文 李忠/摄

日前,辛亥革命元老裘吉生先生的儿子裘诗路给我们打来电话,“三三医院旧址屋顶上的仙鹤又飞回来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三三医院,这一家中国最早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由裘吉生创办。在柳营路和南山路交叉口,就是杭州人都熟悉的那幢黄楼。

13年前,屋顶上的铜铸延年鹤不翼而飞(本报曾做过报道《医院旧址的延年鹤“飞”了》。)今年,南山路需要改造,这只“飞”走十余年的鹤,又面朝西湖屹立出现。

三三医院的历史

医院的名字,有用医生个人名号的,有用地名的,有用寓意的(如广济、仁爱)。裘吉生为什么给医院取了“三三”这个奇特的名称呢?

裘诗路介绍,有这么几个出处——

《礼记》中记载,“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指的是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意思是,行医必须熟读中医经典。

《左传·定公十三年》写到,“三折肱为良医”。肱,就是手臂。意思是,几次断臂才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引申为在失败中吸取经验,阅历多了,才能造诣精深。

知名书贾王松泉先生在《民国杭州藏书家》的“裘庆元”一节中说,“三三医院”有纪念秋瑾之意,因其遇难于光绪三十三年。

1924年创办的三三医院既有中医内外科,也有西医内科与妇产科。

解放后,这幢楼作为国民政府资产被收归公有,做过机关事务管理所、市府机关幼儿园(很多人应该在这里上过学)。后来,这里被列为杭州文物保护点。

“飞”走十余年又回来了

这幢西式花园别墅,外墙黄色,北边为三层楼,南侧只有二层,塔顶的仙鹤象征着“松鹤延年”。

《都市快报》于2003年6月刊登《“南线第一楼”旧主往事》一文中,“6月23日,屋顶上一具白鹤雕像背向西湖而立。裘诗路先生说,这只鹤本来面朝西湖,现在不知为何调了个方向。 ”

当年10月,屋顶的白鹤不见了。裘诗路猜测,当时南线整治,房子上搭了很多脚手架,可能是因白鹤的文物价值,有人把它给偷走,或者丢弃了。当时,他打了12345市长热线,相关部门表示,如果找不到,将会“复制”一个,装上去。但这事拖了十余年。

1935年,裘诗路在这幢黄色的房子里出生,对这里的感情很深。但这里不仅有他一个人的记忆,还承载着很多老杭州人的感情,“前几年,医院组织活动来这里。一名环卫工人说,这幢房子顶上本来有只鹤的,后来不见了。”

就在裘诗路觉得修复无望时,今年5月,有人打来电话说,南山路要修复整治,想问问屋顶当年是不是有只铜鹤?裘诗路欣喜若狂,找出老报纸,报纸上刊登着唯一一张仙鹤的照片。对着这张照片,相关部门找了铜艺大师朱炳仁,重铸仙鹤。

昨天,记者来到三三医院旧址,屋顶的仙鹤面朝西湖,栩栩如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南山路三三医院旧址的 延年鹤“飞”回来了
2016-12-29

记者 余敏 通讯员 詹雅/文 李忠/摄

日前,辛亥革命元老裘吉生先生的儿子裘诗路给我们打来电话,“三三医院旧址屋顶上的仙鹤又飞回来了。”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三三医院,这一家中国最早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由裘吉生创办。在柳营路和南山路交叉口,就是杭州人都熟悉的那幢黄楼。

13年前,屋顶上的铜铸延年鹤不翼而飞(本报曾做过报道《医院旧址的延年鹤“飞”了》。)今年,南山路需要改造,这只“飞”走十余年的鹤,又面朝西湖屹立出现。

三三医院的历史

医院的名字,有用医生个人名号的,有用地名的,有用寓意的(如广济、仁爱)。裘吉生为什么给医院取了“三三”这个奇特的名称呢?

裘诗路介绍,有这么几个出处——

《礼记》中记载,“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指的是黄帝针灸、神农本草、素女脉诀。意思是,行医必须熟读中医经典。

《左传·定公十三年》写到,“三折肱为良医”。肱,就是手臂。意思是,几次断臂才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引申为在失败中吸取经验,阅历多了,才能造诣精深。

知名书贾王松泉先生在《民国杭州藏书家》的“裘庆元”一节中说,“三三医院”有纪念秋瑾之意,因其遇难于光绪三十三年。

1924年创办的三三医院既有中医内外科,也有西医内科与妇产科。

解放后,这幢楼作为国民政府资产被收归公有,做过机关事务管理所、市府机关幼儿园(很多人应该在这里上过学)。后来,这里被列为杭州文物保护点。

“飞”走十余年又回来了

这幢西式花园别墅,外墙黄色,北边为三层楼,南侧只有二层,塔顶的仙鹤象征着“松鹤延年”。

《都市快报》于2003年6月刊登《“南线第一楼”旧主往事》一文中,“6月23日,屋顶上一具白鹤雕像背向西湖而立。裘诗路先生说,这只鹤本来面朝西湖,现在不知为何调了个方向。 ”

当年10月,屋顶的白鹤不见了。裘诗路猜测,当时南线整治,房子上搭了很多脚手架,可能是因白鹤的文物价值,有人把它给偷走,或者丢弃了。当时,他打了12345市长热线,相关部门表示,如果找不到,将会“复制”一个,装上去。但这事拖了十余年。

1935年,裘诗路在这幢黄色的房子里出生,对这里的感情很深。但这里不仅有他一个人的记忆,还承载着很多老杭州人的感情,“前几年,医院组织活动来这里。一名环卫工人说,这幢房子顶上本来有只鹤的,后来不见了。”

就在裘诗路觉得修复无望时,今年5月,有人打来电话说,南山路要修复整治,想问问屋顶当年是不是有只铜鹤?裘诗路欣喜若狂,找出老报纸,报纸上刊登着唯一一张仙鹤的照片。对着这张照片,相关部门找了铜艺大师朱炳仁,重铸仙鹤。

昨天,记者来到三三医院旧址,屋顶的仙鹤面朝西湖,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