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如 对于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的争论最后没有正式的定论,上海博物馆方面声称:举办画展的目的只是在于推动对傅抱石作品的研究,上博只是提供场地,对作品真伪之争,持不介入的态度。但是,如果以上争论的具体细节和内幕属实,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第一,造假者之无孔不入。因为傅抱石真迹《丽人行》拍出了1078万元的天价,从而使作伪者发现傅抱石作品里面有着可以牟利的巨大“商机”,于是制造了这批假画,并且费尽心机编造史实或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造声势。比如说关于这批展品的来源。据台湾方面说是一位北京的老干部收藏家转给现在的收藏家许作立的,傅抱石的这批大画也是当时在这位老干部家中所画,而事实上,这位老干部并未到过重庆,根本未见过傅先生。再如利用鉴定家所写的序跋移花接木,企图以假乱真。他们利用傅抱石作品鉴定专家沈左尧所写的评论大做文章。据沈左尧所说:“我的主题很明确,说了大师在这一阶段的艺术成就,文内举了许多金刚坡时期的代表作……全是我以前文章中写到过的,根本没提台湾的藏品。我写此文时是有意识地作泛论,不提那些画,以免人家说我把假画当真画,且此文我一再斟酌,以防破绽。”但是结果他发现这篇文章被人利用,由此也导致了外界许多人士对这批展画的信任。如果情况属实,证明了造假者与整个造假事件的策划者手段之高明。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上,中国书画拍卖的声誉如此之差的原因所在。 第二,鉴定家的鉴定并非都是可靠的。林永裕在采访时说这批画三年前曾得到傅二石鉴定,而傅二石予以否定。台湾方面又声称,这批藏画是经过傅抱石先生的得意弟子、国内最权威的傅抱石作品鉴定专家之一沈左尧先生在1998年11月专程赴台鉴定的,认为大部分是“精品”甚至“神品”。而大陆方面,沈左尧先生为此特地写了一封书面说明。他说:“我在台湾看了作品告诉他们,那张《丽人行》是百分之百假的……其他的作品真伪也未作定论;现在才知全部都是假的,我是看走眼了,感到十分痛心,真是罪不可追……这批绘画的仿造作者比我以前看到的赝品要高明些,仿得较像。” 根据这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作伪者会特别针对某位鉴定家鉴定作品的主要着眼点而下功夫,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连鉴定家也上当。 鉴定家看画走眼还只是技术上的失误,更严重的是知假说真。事实上就有许多鉴定家,甚至是在国家比较权威的鉴定家当中都发生过这种与职业道德相违背的鉴定事件。因此,鉴定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越来越令人质疑。鉴定是谁说了算,令人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