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6:书画篆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瓯海清风:林剑丹的古雅和清刚
强拆和重建都是文化强权的体现
赋山水以思想 摆脱凡俗的围城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赋山水以思想 摆脱凡俗的围城
2016-12-29
云满山头 68cm×68cm

吴东洲,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开明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浙江省楹联研究会会员,杭州兴庐画坊工作室负责人,出版有《水墨清华—吴东洲艺术状态写真》《吴东洲作品集》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展览,作品被外方多家官方艺术机构永久收藏。

吴东洲自述:道家所追求的逍遥状态,在人世间何其难矣。在艺术创作中,逍遥是一种精神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的获得靠的是对于不逍遥的抵抗和艰苦磨炼。当然,一个艺术家只有经过不能逍遥的状态,才有可能进入逍遥的艺术创作状态。这就是所谓囿于规矩,再出于规矩。

如何真正达到逍遥的理想创作状态?庄子给了一个药方:“无待”。即摆脱与外事外物的对待和依赖关系,做到“无己”、“无欲”,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艺术创作要进入逍遥的境界,需要忘我、忘物,需要慢慢来,只有如此,一个画家才会更容易进入宁静的自我世界,从而更容易观照自我的内心和艺术的本质。

【师友说】

从自然界带来的缕缕山风和水气

吴东洲这位年轻画家,主攻山水。观其画作,极见古意,用笔用墨诚实不虚,一笔一画韵味十足;崇山峻岭重重叠叠,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展现出“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可圈可点。赏析吴东洲的山水,多是江南旧识,此间各种皴法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自然妥帖,赏心悦目。

吴东洲经常主动出行,于河山之间细细考量,留下实地写生的记录,完成笔墨与大自然的最直接交流。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他将自然山水升华,形成为艺术山水。当我们打开吴东洲的作品集,阅读他山水画作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从自然界带来的缕缕山风和水气。

吴东洲自己也明白:仅仅单纯地描绘山水是不够的。他必须赋予山水以思想,用笔墨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中的阴阳、虚实、疏密、聚散,与人类社会的灵魂冲突和统一必定是有机联系的,要去探索,试图找到答案。吴东洲还很年轻,他在这条万里探索之路上,有许多的坎儿要过。

——《美术报》执行总经理、美术评论家 刘一丁

一种清婉的韵致

江南的山水,经过吴东洲笔墨的爬梳,言道出一种清婉的韵致。勾皴点染,干湿浓淡 ,坡石树木,茅亭幽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等性情的笔墨,最为动人。吴东洲细笔婆娑的山山水水,清秀里压着稳实,皴法里抖动着生机,细看轻灵富于变化,远看饶有古味,实袭古法然也。

吴东洲去古法里寻摸传统的根脉。他通常先用淡墨起稿,再渴笔淡晕, 复干墨重笔,焦墨破醒,由淡及浓,一层层叠加皴擦、积染而后成,他说这个东西图不得快,古法就是一遍一遍来的,工序省不得,省了工序图方便、怕麻烦,就流于轻浮了!

吴东洲的画深谙古法,多层积染,笔墨润色不会飘浮流于表面,用笔轻散洒脱,全无积厚的沉闷呆板,近坡松透,远山清秀,真一派灵气氤氲。

法古,不至于漂浮无根,有时代气息、自己的风味,是立足当下清楚自己站在何处。居繁华闹市,品读这些有根有脉有立场的清雅笔墨、闲山淡水,多少可以摆脱凡俗的围城吧。

——当代艺术品评家、自由撰稿人 德珈

【学术点评】

认识东洲已有多年,记得初识时看了他的画。开卷清气迎面而来,待细看时发现他是凭恃着天性在画画,感觉超然。近年来,东洲注重了从传统入手,他近期的山水画,笔墨精进。他对传统江南画格的作品进行了承接,在作品中呈现出一个江南人对江南山水的知解。

东洲所吸纳的养分正是江南画格的山水画。从他的《雨后空林》《青山有于约》《暖日晴风》等一系列作品中,皆可见江南的湿润使他的笔墨滋润在纸本之中。并在山水云烟中体会着平静淡远、精神自足的人生。东洲的作品,呈现了他所处的认知阶段与追求,他让阅读他画的人领略了他的山水世界。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基础部主任 陈磊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赋山水以思想 摆脱凡俗的围城
2016-12-29
云满山头 68cm×68cm

吴东洲,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开明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浙江省楹联研究会会员,杭州兴庐画坊工作室负责人,出版有《水墨清华—吴东洲艺术状态写真》《吴东洲作品集》等。近年来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展览,作品被外方多家官方艺术机构永久收藏。

吴东洲自述:道家所追求的逍遥状态,在人世间何其难矣。在艺术创作中,逍遥是一种精神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的获得靠的是对于不逍遥的抵抗和艰苦磨炼。当然,一个艺术家只有经过不能逍遥的状态,才有可能进入逍遥的艺术创作状态。这就是所谓囿于规矩,再出于规矩。

如何真正达到逍遥的理想创作状态?庄子给了一个药方:“无待”。即摆脱与外事外物的对待和依赖关系,做到“无己”、“无欲”,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艺术创作要进入逍遥的境界,需要忘我、忘物,需要慢慢来,只有如此,一个画家才会更容易进入宁静的自我世界,从而更容易观照自我的内心和艺术的本质。

【师友说】

从自然界带来的缕缕山风和水气

吴东洲这位年轻画家,主攻山水。观其画作,极见古意,用笔用墨诚实不虚,一笔一画韵味十足;崇山峻岭重重叠叠,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展现出“宋人丘壑,元人笔墨”,可圈可点。赏析吴东洲的山水,多是江南旧识,此间各种皴法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自然妥帖,赏心悦目。

吴东洲经常主动出行,于河山之间细细考量,留下实地写生的记录,完成笔墨与大自然的最直接交流。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他将自然山水升华,形成为艺术山水。当我们打开吴东洲的作品集,阅读他山水画作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从自然界带来的缕缕山风和水气。

吴东洲自己也明白:仅仅单纯地描绘山水是不够的。他必须赋予山水以思想,用笔墨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中的阴阳、虚实、疏密、聚散,与人类社会的灵魂冲突和统一必定是有机联系的,要去探索,试图找到答案。吴东洲还很年轻,他在这条万里探索之路上,有许多的坎儿要过。

——《美术报》执行总经理、美术评论家 刘一丁

一种清婉的韵致

江南的山水,经过吴东洲笔墨的爬梳,言道出一种清婉的韵致。勾皴点染,干湿浓淡 ,坡石树木,茅亭幽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等性情的笔墨,最为动人。吴东洲细笔婆娑的山山水水,清秀里压着稳实,皴法里抖动着生机,细看轻灵富于变化,远看饶有古味,实袭古法然也。

吴东洲去古法里寻摸传统的根脉。他通常先用淡墨起稿,再渴笔淡晕, 复干墨重笔,焦墨破醒,由淡及浓,一层层叠加皴擦、积染而后成,他说这个东西图不得快,古法就是一遍一遍来的,工序省不得,省了工序图方便、怕麻烦,就流于轻浮了!

吴东洲的画深谙古法,多层积染,笔墨润色不会飘浮流于表面,用笔轻散洒脱,全无积厚的沉闷呆板,近坡松透,远山清秀,真一派灵气氤氲。

法古,不至于漂浮无根,有时代气息、自己的风味,是立足当下清楚自己站在何处。居繁华闹市,品读这些有根有脉有立场的清雅笔墨、闲山淡水,多少可以摆脱凡俗的围城吧。

——当代艺术品评家、自由撰稿人 德珈

【学术点评】

认识东洲已有多年,记得初识时看了他的画。开卷清气迎面而来,待细看时发现他是凭恃着天性在画画,感觉超然。近年来,东洲注重了从传统入手,他近期的山水画,笔墨精进。他对传统江南画格的作品进行了承接,在作品中呈现出一个江南人对江南山水的知解。

东洲所吸纳的养分正是江南画格的山水画。从他的《雨后空林》《青山有于约》《暖日晴风》等一系列作品中,皆可见江南的湿润使他的笔墨滋润在纸本之中。并在山水云烟中体会着平静淡远、精神自足的人生。东洲的作品,呈现了他所处的认知阶段与追求,他让阅读他画的人领略了他的山水世界。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系基础部主任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