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金诚成)江干区九堡街道有一个改革创新项目评审会,已经坚持了三年。在今年通过初审的25个项目中,有一个项目表现特别突出——社会组织介入社区矫正。 这说的是街道与滴水公益等社会组织合作,在心理矫治、行为矫正等方面积极探索柔性管理模式,创新社区矫正模式。 社区矫正工作,心理疏导很重要。滴水公益有一套“一对一”心理辅导法。就一个社区矫正人员而言,三个月里,一共接受了10次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辅导。除此之外,还要对心理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对一”心理辅导是依托“滴水公益”心理咨询师、“海豚热线”等特色资源,按照“因人施矫、重矫其心”原则,对存有焦虑症、轻度抑郁、社会适应不良等有心理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面谈。 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张小敏说,这样能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化解心理障碍,消除负面心理和危险行为倾向,重塑健康人格,也能更好地促进其真正融入社会。 此外,街道通过壮大“知心大姐”、“心灵港湾”等社区心理咨询工作室队伍,大力推进“帮教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截至目前,共举办集中心理健康讲座4 场,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52人次,开展专业心理测评42人次,开展线上个案咨询20人次。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引入社会组织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有利于援引专业社会资源,可以切实提高矫正效果,从而达到优化行刑资源的效果。”街道分管负责人戚福水说。 目前,30名在册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治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