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20峰会的召开,杭州正大步迈向世界舞台。在这后G20时代、前亚运时期,如何抢抓机遇,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余杭正在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气质,书写独特的“魅力故事”,吸引世界的目光,提升城市品位与价值。
在城市布局与定位上,余杭区因地制宜,东中西部各具特色,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内涵延伸之路。在融入杭州主城上,余杭加快综合交通路网建设,打通了发展的蓝海。在城乡统筹上,余杭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教育等大幅提升。
以国际化视野着力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的余杭区,越来越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产城人文融合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的魅力正在一点点呈现出来。
一 接轨世界 国际化大都市新区建设提速
关键词:国际化、现代化
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现代都市形象初显,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宜居环境持续优化,临平创业城产城融合加速,良渚文化城配套日益完善,大径山生态区一期精彩亮相。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峰会、中国服装论坛、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等国际盛会相继在余杭召开。
“杭州是中国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城市之一,这一点与加州很相似,我们想在杭州、在未来科技城打造一个中国版的‘硅谷’。”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全球业务发展总裁戴尔曾在杭州-硅谷创新合作论坛上如是说。
美国旧金山湾区,是世界级技术创新之都,硅谷就在其辖区内。美国湾区委员会目前拥有超过275家大型企业的CEO成员,并与全球20多个国家有合作关系。2012年,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杭州未来科技城办事处揭牌落户。此后,湾区企业先进理念及技术、人才纷纷引入杭州未来科技城。
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中国国家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余杭,梦想小镇、阿里巴巴、未来科技城……这一与硅谷布局颇为类似的城西科创走廊,汇聚着数万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数十所科研院所和数千亿的资本。创业创新的“国际化故事”每一天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
近年来,开放的余杭一次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今年12月2日-3日,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在余杭良渚梦栖小镇举行。这场由26个国家、43个组织、500余名行业精英出席的世界级盛会,为余杭的“国际化”之路再次增光添彩。大会硕果累累:与16个国家设计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和浙江省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永久落户良渚,良渚梦栖小镇作为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将致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设计高地”和“全球资源聚合平台”。
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化都市,时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杭州打造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隅,余杭在这些方面正在提速建设。
今年9月9日,G20后,2016中国服装论坛·杭州峰会在临平新城艺尚小镇举行,开启了Next Era,Next Fashion(新时代,新时尚)。这是多年来中国服装论坛首次走出北京,落户艺尚小镇,这也是杭州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具体实践之一。从此,艺尚小镇成为中国服装论坛秋季峰会的永久主办地,并将每年举办一次。
9月26日-27日,2016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在余杭举行。会上,国内首个产业互联网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产业互联网小镇亮相临平创业城、浙江省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落户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余杭区以临平创业城—艺尚小镇、良渚文化城—梦栖小镇、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为引领,致力于实现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梦想地,宜居宜游美丽洲,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在城市定位上,从与美国湾区委员会的合作到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从中国制造大会到中国服装论坛,从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联通研究院到以外贸为主的“跨境电商”扶持培育,余杭不走寻常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内涵延伸之路。
今后,余杭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主动对接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接受辐射带动,提升余杭国际知名度。深化未来科技城与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的合作,依托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意大利“金圆规”奖、中国产业互联网大会、中国智能制造大会、中国服装论坛等落户余杭的优势,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国际项目,提升城市开放度。针对各类人才需求,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国际化社区,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二 融入主城 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篇
关键词:快速路网、地铁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从投资110亿元的“三路一环”、入城口改造以及杭州西站建设、有轨交通、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的开建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车等交通系统的深化布局,拉开了余杭承接主城溢出的骨架。
融入杭州大都市,是余杭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融入主城,基础设施先行!
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杭长高速、东湖快速路、秋石快速路延伸段、疏港大道、星河路隧道、104国道和莫干山路改扩建项目等建成通车,世纪大道(杭州北)等12个入城口成为靓丽的城市门户……近年来,余杭区加快融入杭州大都市,不断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一系列利民惠民便民工程的实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让余杭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然而这还不够,余杭接下来的目标是:推进临平“三路一环”快速路网、临平外环线、留祥快速路西延、二绕西复线,全面建成融入杭州主城的快速路网;加快运河二通道、杭州铁路西客站等规划建设,积极配合2号、5号线等6条地铁线路和城铁杭临线、杭海线建设,加快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系统、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加大交通治堵力度,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同时,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和生态绿道建设。
融入主城需要因地制宜,因此,余杭还在产业培育和城镇建设上保有自己的独特韵味。
在余杭区塘栖镇,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古老的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横贯其中,运河两岸白墙黛瓦的建筑透着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情,古色古香的水北街、时尚新潮的水南街以及乾隆御碑、运河谷仓博物馆等景致坐落其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在余杭区径山镇,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一期开园,羽泉路禅茶步行街、径山花海、红树林度假世界、浙江物产创龄小镇等一大批高端、有品质的项目纷纷在此落地。预计2016年径山镇游客数287万人次左右,直接旅游收入预计可达1.5亿元。
在余杭区西北端的百丈镇,万亩竹海正在谱写 “美丽乡村”、“生态经济”新篇章。“好竹意小镇”在百丈镇诞生,它将依托百丈5.8万亩竹林及竹制品企业为产业基础,开展以文化创意和创业创新为主旋律的城镇发展新模式,以竹材料企业拉动竹文创企业集聚,形成百丈竹业大品牌建设,用竹产业撬动综合产业提升及全镇发展转型。
……
余杭区以接轨杭州为导向,坚持大项目带动统筹发展,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未来,这些城镇将日益成为承接杭州主城人口、技术、资金和现代产业的城市发展空间。
三 统筹城乡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优质资源加速共享
关键词:城镇、教育、医疗
从深化塘栖、瓶窑等小城镇培育试点到黄湖、百丈的美丽乡村建设,从天长小学乔司分校、青蓝小学崇贤分校等主城优质名校的分校落地到人大附中、浙江理工余杭时尚学院、英国国王学院等教育资源的导入,从浙一、浙二设余杭分院到区属各医院与省市优质医疗单位建立结对合作关系……余杭各项优质资源正在城乡共享。
统筹城乡发展,为民富民惠民是余杭区委区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五年来,余杭区坚持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累计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423亿元,年均增长16.7%,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如何让更多的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下沉到基层?怎样尽快缩小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余杭区城乡间的公共服务标准和质量差距?一系列举措在余杭开展。
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105个,引进学军中学、北外附属杭州外国语学校、文澜中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73所学校与主城区名校结对互助;与省市重点医院加强合作,浙一余杭院区顺利推进,区一院等3家医院建成投用,引进各类民办医疗机构225家。就在12月21日,余杭区人民政府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签订了医疗合作协议,签约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与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将建立紧密型全方位医疗合作关系,届时余杭百姓将在家门口享受到省级妇幼专家的服务。
坚持城乡发展“同质、均等、互补、共享”,今后,余杭区还将着力构建重点区域与中心镇、美丽乡村梯次衔接、布局紧凑、统筹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快“三城三镇”龙头带动全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塘栖和瓶窑小城市培育试点、径山中心镇建设,完善区域性生活配套,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使之成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节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村庄规划,加强农民建房管理。重点建设西部四镇美丽乡村精品区块,打造美丽乡村杭州范本,实现处处是景点、处处皆可游。
同时,继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建设生活幸福安康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包括: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现代民宿业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已布局学校项目落地建设,打造一支以名师名校长为引领的师资队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以健康余杭为统领,全面推进卫生项目和人才队伍建设,承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构建四级联动的全覆盖医联体;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推动社保与主城区一体化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居住品质,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农民多高层公寓建设,深化多元化安置等等。
文/钟卓嫣 图/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