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张磊 朱钰芳是“洒下滴滴汗水 带走缕缕书香”这个活动的老朋友了,她开的晓风书屋也为我们活动提供过不少图书。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即便有再多的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看到我们征集给乡村孩子的阅读经验,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人分享。 朱钰芳说,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时,更多是从本土的东西开始养成。“最早就是给他们看《西湖民间故事》,逛完宝石山后,看一个故事,会有更好的感受。”等大一点了,她会先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和美术馆逛,之后把展品的画册都买下来,“有了直观的认识后,阅读时候会对文字有共鸣,会更乐意去获取知识。” 她说孩子对于阅读的饥渴感很重要,即便开了很多家书店,她还是愿意带女儿去新华书店找书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环境,即便家里有再多的书,也未必适合孩子的阅读。去书店往往能有意外的惊喜,也能让他们有一个沉浸感。”朱钰芳说自己的另一个小技巧就是,让假期有任务,每次出门都带上书,在路上要求孩子能把书看完,“这样就能很专注地投入进去,也不容易成为手机儿童。” 除了让孩子有饥渴感,她认为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阅读上责任心”,这一点她觉得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来推动。“老师的推荐和引导很重要,时下的热点、热门的电影都能成为阅读的主题。”她建议乡村小学的硬件条件可能会弱一些,但可以利用孩子的好胜心,在读完后,做一些关于故事情节的小竞赛,激发孩子的兴趣,也可以布置一些小专题让学生们做集中阅读,然后摘抄美文,做交流,对于阅读能力的成长帮助会更大。 “其实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已经很大了,不能因为阅读让他们有更多压力,这样反而会让他们有心理排斥。”朱钰芳说,现在孩子大了,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后,读一点轻松的书并无大碍,“我在床头就放一筐连环画,她们睡前翻一下,放松心情利于睡眠。这也是成长必经的阶段,家长也不必因为他们爱读青春美文,爱看漫画就觉得头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