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傅一览 通讯员 汤臻 黄群)86岁的刘东宝是拱墅区湖墅街道的居民,子女都长大了,平时就和老伴两个人住在仓基新村。 最近,老两口的生活变了样子——进出楼道门不用带钥匙直接刷卡,同一张卡能到社区食堂吃饭,能缴物业费;找邻居聊天电话直接拨门牌号;呼叫社区工作人员拨“总台”。 而这种生活上的变化,正在逐渐覆盖整个仓基新村。今年以来,作为拱墅区推进智慧应用三年计划的试点,仓基新村智慧社区建设三期工程日前正式上线。尝到甜头的居民们都说,咱们老小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跟住星级酒店一样。 “仓基新村社区有49幢居民楼,2000多户居民,是一个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社区,互联网覆盖普及率尚不到50%,如何在这样的小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课题。”湖墅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一个覆盖小区49幢住宅楼所有家庭以及小区所有公共应用系统的局域网,是让小区生活和管理聪明起来的第一步。 虽然网速不快,但居民依托这个局域网系统,可以实现基本的小区无线上网,聊天、购物、浏览网页,还能像酒店里的内线电话一样,直接拨打短号跟隔壁邻居通话,需要什么服务,也可以一键呼叫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物业的管理和服务,也跟着联网、提速。每个楼道安装了新门禁,居民刷卡进出,家里来客人,直接用电话对讲、开门。 一人一卡,实名登记,实时记录,是入小区、单元门、地下自行车库的门禁卡,也是所有住户的电子信息卡,所有信息被纳入社区的管理平台,并按照不同服务对象设置了养老、流动人口管理模块…… “一个智慧的大平台,把所有人员、事物的动态信息摸清楚,今后,还可以将更多智慧应用叠加进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居民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湖墅街道工作人员说,这套酒店式服务的“总台”,是智慧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就设在小区里,线上连接社区各种智能应用,线下连通社区及居民家庭,是整个社区的智慧大脑,也是社区居民的生活管家。 孤寡、独居、高龄老人以及特别需要照顾的家庭,服务中心专门给他们安装了摄像头、烟雾报警器、一键报警装置等监护感应设备,经老人家属许可后,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关注老人生活状态。如果有突发情况,方便直接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