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航 程鹏宇 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迎制度利好。 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意见》,在今年4月出台降本减负“30条”的基础上,又推出20条干货十足的降本减负政策,预计可再为企业减轻负担20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浙江是全国唯一一个年内连续两次出台企业降成本政策的省份。 其中,在全国率先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实现了由减征政策向停征政策推进的重大突破;把电力直接交易规模扩大到750亿千瓦时,加大了政策执行的力度和穿透性;明确提出鼓励企业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政策,强化了政策的落地可执行性。减负惠企政策的突破、深化和细化,也印证了浙江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坚定决心。 第一批政策已为企业减负800多亿元 事实上在今年4月,浙江就打出了降本减负的政策“组合拳”。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推出30条帮助企业降本减负的具体措施。 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全省企业成本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部分过高的成本已有明显下降。据测算,截至11月底,第一批减负降本政策已为全省企业降低各类负担和成本800多亿元。 企业的盈利和成本数据也释放出积极信号。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已从去年同期的6.1%提高到6.9%。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由去年同期的84.8元下降至84.1元,比全国低1.75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由去年同期的4.8%提高到1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在省级政策基础上,11个设区市政府和部分县市均出台了降本减负的配套政策。如杭州就推出了32条减负政策,惠企金额经测算可达270亿元;绍兴出台了25条减负政策,至今年7月实际为企业减负22.4亿元;嘉兴出台减负政策23条,每年可为企业直接减负近30亿元。 降本减负成效几何,企业经营者有着最切身的感受。“我们属于A类企业,尤其是在土地使用税上能减免70%至100%,加上还有电费、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位于绍兴的浙江益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张法估计,企业一年能减负200余万元。 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可减负80多亿元 尽管首批降本减负政策“干货”十足,但省经信委副主任、省减负办主任凌云却直言“降本减负永远在路上”。在凌云看来,针对政策落实过程中一些企业获得感不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缩短政策落地的时间差。 新近出台的降本减负20条,是第一批政策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也是“降本减负永远在路上”的具体诠释,其中的一些具体措施令人眼前一亮。 从2016年11月1日起,浙江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这在全国都是首创,实现了由以往减征政策向停征政策推进的重大突破。仅这一项政策,就可减轻企业负担80多亿元。 同时,浙江降低、停止乃至取消了一批涉企收费。比如从2016年11月11日起,停止电子口岸企业数字证书、电子口岸通关服务相关收费,停止防雷设计技术评价和电磁环境监测评估服务收费。全面清理各类电子政务平台收费,向企业免费开放各类电子政务平台,严禁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捆绑服务并收费,从2016年10月1日起,取消法人数字证书(电子政务)服务收费。 背景 降本减负20条政策“干货”一览 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 允许符合市场准入条件、年用电量在10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商业用户,以及全部大工业用电户参加电力直接交易。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达到750亿千瓦时,可减轻企业负担36亿元。 鼓励企业购置使用工业机器人 对企业购置的符合GB/TI12643-2013国家标准的工业机器人,按照设备购置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推动企业通过“机器换人”降低用工成本,可减轻企业负担35亿元。 实行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 鼓励各地运用企业综合评价和排序分类结果,适当下调A、B类企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A类企业可按当地最低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依法免征,可减轻企业负担20多亿元。 降低公路物流运输成本 对办理并使用我省高速公路货车非现金支付卡并合法装载的货运车辆,从2017年1月1日起,车辆通行费按现行标准优惠3%;调整完善宁波舟山港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延长舟山跨海大桥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优惠期限。合计可减轻企业负担9.6亿元。 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 自2017年起至“十三五”期末,对有效期6年以上的发明专利,第7-9年每年补助所缴年费的30%;有效期9年以上的发明专利,第10-15年每年补助所缴年费的50%。 建立热力价格引导和协调机制 开展煤热联动定价试点,引导供热企业联动调整热力价格。加快淘汰燃煤锅(窑)炉,大力推动分散热用户向集中供热园区集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