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边晓丹 通讯员 陈杰 老一辈的杭州人,都会记得钱塘江一带,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围垦”,萧山人民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消除因“坍江”决堤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向汹涌的钱塘江发起挑战,完成了一个“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如果没有历史上为修治钱塘江做出的种种努力,恐怕新中国成立后的那几次“围垦”也会遇见更大的困难。饮水思源,今天我们能从容面对钱塘江的潮水,当感谢历史上无数为钱塘江治理和杭州城市的保护做出贡献的人。 西湖名人讲堂请来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鲍永军,开讲猴年最后一讲,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个好官——汪辉祖。 他把师爷这个工作做到了极致 说起师爷,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绍兴师爷。 对了,在古代,师爷是一种职业,就和现在的秘书差不多。当时的官员,都要自己掏钱请师爷。请来师爷干什么呢?帮他们整理文书、写材料,还有要帮忙断案。 “汪辉祖的职业生涯从师爷开始。”鲍永军说,历史上的师爷很多,不过能像汪辉祖做师爷做到这么成功的,真的没几个人。 “他精通司法,能辅佐官员断案。”鲍永军告诉记者,他断了好多大案要案冤案,有些案件还震动了当时的乾隆皇帝。 他不拿任何报酬治理水患 汪辉祖一边当师爷,一边考科举。当了大半辈子的师爷,终于考上了进士,到了湖南做了一个小县官。结果他做师爷很厉害,做官更厉害,一不小心就做成了“湖南第一好官”,名声远播。 他本来官做得好好的,可是得罪了一位上级,结果被弹劾,回到了老家萧山。 回家后,他也没闲着。因为萧山西江塘水患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于是,大家民间集资,成立一个“临时公司”,来修筑水坝。汪辉祖被推举当了“总经理”。“他用最少的成本完成了对这条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为家乡百姓和杭州的城市建设立了一大功。”鲍永军说,可他没有拿一分钱报酬。 “这样的一名好师爷、好官,在中国历史上,真的不多见。”鲍永军说,他还把自己做官做师爷的经历写成了书,教人怎么做一个好官、好幕僚,成为清代官场上的流行读本。 讲座主题:名幕良吏 主讲人:鲍永军 (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讲座时间:12月17日(周六)上午9点30分 讲座地点:杭州章太炎纪念馆大会议厅(杭州南山路2-1号) 讲座报名方式:电话报名:0571-87964597(本期讲堂报名时间为12月13日—12月16日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微信报名:添加微信公众号ywj_mrg,回复“名人讲堂+姓名+联系电话”即可。凭报名成功的预约号免费入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