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2: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杭州:在“智能化”和“复古范”中探索城市治理
杭州五年基本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改造 三年完成14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文明出行 杭州最美的流动风景线
营销式慈善,你给我站住!
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最文明”杭州 系列报道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出行 杭州最美的流动风景线
2016-12-01

记者 何去非

早上八点,在体育场路和中河路的交叉口,车来人往的早高峰一片繁忙:车辆在红绿灯指引下有序通过;行人在人行横道上耐心地等待通行,即使没有协警和志愿者维持秩序,也没有一个人乱穿马路或者闯红灯……

文明出行 美丽杭州“软实力”再提升

“都说杭州风景美,斑马线上的风景也很别致!”西湖边,带着一家三口来旅游的外地游客许亮看到井然有序的十字路口,要为杭州的文明出行点个赞:“大家相互礼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也这么做了。”

让文明出行成为市民自觉的好习惯,让美丽的杭州“软实力”再提升一些,杭州一直在行动。

市政协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提出《紧抓G20历史机遇,打造“最文明”杭州》建议案,建议要抓住G20峰会的历史机遇,打造“最文明”杭州,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杭州的风采,把杭州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016年的第一天,市文明办向全体杭州市民发出倡议:文明有礼,和谐有序;清洁城市,美化家园;弘扬最美,传承家风;拓展视野,通晓礼仪。

事实上,在准备G20峰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杭州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态优越、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市民文明的美丽杭州。

软硬结合 好风尚是市民之间的“约定”

截至目前,杭州市主城区的私家车已超过100万辆。为了更好地让路上行驶的 “移动社会”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5月31日,“杭州百万私家车行车文明公约”出炉,从开车人的10个行为习惯发起私家车主行车文明公约,包括:开车不抛物、不鸣号、不使用手机、不乱变道、依法使用远光灯、不酒后驾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乱停车、不开“斗气车”以及开车不超速。

不仅如此,杭州还积极开展了 “争做交通监督‘特拍员’”、“文明出行我先行”承诺书签订等活动。仅“迎峰会、强管理、治陋习、保畅通”一项专项行动,就有21.3万网络注册用户参与到“交通拍客”监督中,用户上传的爆料图片、视频约180万条,使我市交通秩序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我市还强化硬件建设,改造人行灯466套,新增语音提示音箱466套,新增人行按钮274个,增设行人等候区、行人LED灯文字提醒、最小绿灯时间倒计时等措施,尽最大限度确保行人安全、守法过马路,减少对机动车通行和礼让的影响。

据杭州交通管理部门的统计,在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3.91%,公交车“礼让斑马线”率达到99%。今年8月,曾经有一个较真的司机在杭州的路口观察了41分钟,有270辆浙A牌号的车通过,全都是车让人。

28路公交车驾驶员、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开了20多年公交车,一天天看着杭州城市越变越美丽,他说:“变化的是城市的容貌,不变的是城市的文明。”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文明出行 杭州最美的流动风景线
2016-12-01

记者 何去非

早上八点,在体育场路和中河路的交叉口,车来人往的早高峰一片繁忙:车辆在红绿灯指引下有序通过;行人在人行横道上耐心地等待通行,即使没有协警和志愿者维持秩序,也没有一个人乱穿马路或者闯红灯……

文明出行 美丽杭州“软实力”再提升

“都说杭州风景美,斑马线上的风景也很别致!”西湖边,带着一家三口来旅游的外地游客许亮看到井然有序的十字路口,要为杭州的文明出行点个赞:“大家相互礼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也这么做了。”

让文明出行成为市民自觉的好习惯,让美丽的杭州“软实力”再提升一些,杭州一直在行动。

市政协在今年市两会期间提出《紧抓G20历史机遇,打造“最文明”杭州》建议案,建议要抓住G20峰会的历史机遇,打造“最文明”杭州,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杭州的风采,把杭州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016年的第一天,市文明办向全体杭州市民发出倡议:文明有礼,和谐有序;清洁城市,美化家园;弘扬最美,传承家风;拓展视野,通晓礼仪。

事实上,在准备G20峰会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杭州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态优越、文化昌盛、经济繁荣、市民文明的美丽杭州。

软硬结合 好风尚是市民之间的“约定”

截至目前,杭州市主城区的私家车已超过100万辆。为了更好地让路上行驶的 “移动社会”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5月31日,“杭州百万私家车行车文明公约”出炉,从开车人的10个行为习惯发起私家车主行车文明公约,包括:开车不抛物、不鸣号、不使用手机、不乱变道、依法使用远光灯、不酒后驾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乱停车、不开“斗气车”以及开车不超速。

不仅如此,杭州还积极开展了 “争做交通监督‘特拍员’”、“文明出行我先行”承诺书签订等活动。仅“迎峰会、强管理、治陋习、保畅通”一项专项行动,就有21.3万网络注册用户参与到“交通拍客”监督中,用户上传的爆料图片、视频约180万条,使我市交通秩序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我市还强化硬件建设,改造人行灯466套,新增语音提示音箱466套,新增人行按钮274个,增设行人等候区、行人LED灯文字提醒、最小绿灯时间倒计时等措施,尽最大限度确保行人安全、守法过马路,减少对机动车通行和礼让的影响。

据杭州交通管理部门的统计,在杭州市区主要道路上,斑马线前的礼让率已经达到93.91%,公交车“礼让斑马线”率达到99%。今年8月,曾经有一个较真的司机在杭州的路口观察了41分钟,有270辆浙A牌号的车通过,全都是车让人。

28路公交车驾驶员、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开了20多年公交车,一天天看着杭州城市越变越美丽,他说:“变化的是城市的容貌,不变的是城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