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7: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心动“杭”程 智“汇”天堂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动“杭”程 智“汇”天堂
2016年市人力社保局大力推进惠民实事招才引智
2016-12-01

金秋时节,杭州向世界发出的“邀约”,有了热烈的回应。

11月8日-11日,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547名海外人才、外国专家和社团组织代表,携480余个具有前瞻性和技术含量的项目远道而来,相聚西子湖畔。2016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这场短短四天的“聚会”,杭州市签下项目187个,签约金额2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9.5%,均创历史新高。

自2009年来,杭州连续8次向世界发出“邀约”,将一波波国际优秀人才(项目)“纳入怀中”,为城市经济创新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战略,只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战略”中的一部分,但足可见,市人力社保局深谙“智慧撬动杭州发展”之道。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智。”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郭禾阳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本《2016年市人力社保局惠民实事工作汇总》。翻开,“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助力就业创业新政27条”“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历历在目。每一项工作,无不倾注了整个人社团队的心血、热情与智慧。

每一步,用心、用智,点滴可见。

社保降费每年为企业“减负”数十亿

企业成本逐年增加,如何为他们解压?

今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将“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4月,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 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地税局联合出台《关于临时性降低在杭企业部分险种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文件明确:主城区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临时性减征企业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1个月,生育保险费率由1.2%下调至1%,工伤保险费率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据静态测算,此次社保降费工作,每年将为主城区企业减负超12亿元,其中,医疗保险减负近10亿元,工伤保险减负1.02亿元,生育保险减负1.59亿元。截至10月底,杭州主城区共计减征社会保险费15.1亿元,其中医疗保险减征9.89亿元,工伤保险减负0.76亿元,生育保险减负1.2亿元。

5月,另一波利好接踵而至。杭州市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实行临时性下调,自今年5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将单位缴费费率由1.5%降为1%。这一“降”,截至10月底,主城区市本级为企业减负3.25亿元。

深度“体恤”企业,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扩面提质”“健全体系”“深化改革”等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25.92万人,较上年末净增20.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44.40万人,较上年末净增17.7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24.60万人,较上年末净增6.43万人;失业保险368.44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参保97.10万人,实现全覆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0.05万,较上年末净增19.34万人,其中,职工医保523.22万,较上年末净增23.0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66.83万,较上年末净减3.67万人。

9大配套细则助力“就业创业新政27条”

肖胜雪,西湖区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的助老员,其主要职责是每天到孤寡老人家陪伴老人聊聊天、照顾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然而,在8年前,肖胜雪却是一名下岗企业职工。西湖区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书记杨晓玲说,为照顾就业困难人员,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保安、保洁、保育、活动室人员等社区就业岗位。

今年2月1日,杭州市出台了“就业创业新政27条”,随后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补助和社保补贴”“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资助)”等9大配套实施细则,让就业困难人员有了“靠山”。

市人力社保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主城区政策性帮扶岗位实有在岗人数9499人,物业服务企业“三保岗位”实有在岗人数1699人。1-10月,共计拨付政策性帮扶岗位综合补贴24094.63万元,物业服务企业岗位工资补贴和社保补贴1475.38万元。1月-9月,全市共使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11.87亿元,享受政策43.74万人次。截至10月底,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72225人,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110349个。今年1-10月,城镇新增就业22.8625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4.128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9.5638万人。

事实上,在加强“就业援助”“就业服务”“开展稳岗位补贴”的同时,市人力社保局还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今年,接连举办了2016年杭州市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2016年创业指导师技能大赛、2016年第二届职业指导人员技能竞赛、2016年“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大赛杭州选拔赛决赛、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创业赛事为契机推动就业路径的多元化拓展。据统计,至今年10月,全市新增大创企业1033家。2008年至今,杭州已累计成立大创企业1.16万家,带动就业4.83万人;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2475个资助超1.28亿余元。今年,全市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49笔,发放353笔,发放金额4100万元。

“五轮驱动”提升杭州人才国际化水平

今年是美国人大卫·托马斯与杭州结缘的第14年。自2002年起,他便牵手富阳华鹰集团,担任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在华鹰集团,像大卫一样的外籍专家多达十余个。“借脑发展”之下,华鹰集团由曾经的“小作坊”迅速成长为拥有多项专利、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上运动器材制造企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政策创新、项目引领、搭建平台、加大培育、提升服务“五轮驱动”,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参与其中,助力杭州政府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例如:实施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钱江特聘专家”计划等多个含金量高的精准引才计划,推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杭州市资金、政策、产业优势强强联合;以“一会一赛”(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为重点,打响杭州引才金名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育“杭州工匠”行动计划,5年内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人左右;推行“131”中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采取培育人选中长期单独派出和团组短期出国培训两种方式,学习国际最新前沿技术,拓宽国际化视野……

市人力社保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杭外籍人员年均常驻1.5万余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2.3万余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582家,投资总额364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87亿元。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8名,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省“千人计划”专家320名。在杭工作的外国专家中,先后有10人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54人荣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20人荣获市政府“钱江友谊奖”。杭州连续6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郭禾阳指出,下一步,将通过完善“政府+市场”的引才机制、构建“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推进“外引+内育”的引才途径等措施,加快推进我市人才国际化进程,重点做好全面提升现有人才国际化素质和大力引进海外高端国际化人才两篇“文章”,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海外高端人才2万名,引进外国专家5万人次。

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今年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全面实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扎实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确保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王女士原本就职于转塘街道辖区内的一家企业,由于跟部门领导发生争执,被部门领导劝退,王女士要求企业支付离职前的工资与经济补偿金,但对方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于是,王女士来到西湖区转塘街道“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关系综合协调服务平台求助。西湖区转塘街道劳动监察中队首席监察员徐俊杰了解情况后表示,王女士只是被部门经理劝退,并未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王女士可进行维权。王女士当即通过“三位一体”平台申请劳动仲裁,劳务纠纷很快得到协商解决。

西湖区转塘街道“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关系综合协调服务平台,是杭州市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一种尝试,它集调解、仲裁、监察机构于一体,对内整合资源、对外联动办案,将劳动纠纷矛盾发现在一线、调处在基层,最大限度降低劳动争议和纠纷矛盾的发生率,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积累杭州经验。自今年5月出台《杭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以来,全市16个区、县(市)均已在本部门或本地区确定一个试点单位进行试点,截至今年11月,共接待劳动纠纷投诉2490人次,受理案件739件,成功调解案件639件。

除了试水创新平台,市人力社保局还制定了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出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妥善处理一批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社保审核、档案移交等任务,确保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关系稳定。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权益。今年来,全市共计检查用人单位27.08万余家,立案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6769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76件,为3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等4.38亿余元。全市人事劳动仲裁机构立案受理8989件,涉及金额2.3亿余元。

“三化建设”助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去年底,市人力社保局推出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杭州主城区参保的市民,可以通过关注这个公众号,在手机上查询社保信息。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绑定杭州人力社保微信号后,可以查询个人参保、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权益单、医保个人账户、医保结算5类信息。此外微信号还主动实时推送提醒服务,非常便利。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加强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向‘三化’争取公共服务质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郭禾阳说。

为满足办事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细化服务需求,市人力社保局继续加码“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完善“杭州市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引导单位和个人上网办社保,目前单位用户达7.6万家,占全部参保单位总量的60%以上;在全国率先自行研发、设计,具备办事、查询、打印等功能的社会保险自助服务一体机,主城区8个区及49个街道已配备这一设备,累计为100多万办理参保变更、查询、打印各类服务;通过与银行实时联网,让本地居民个人参保可直接登录网上银行办理社会保险费代扣缴委托业务,参保人员还可凭银行卡登录工商银行各网点自助机,获得社保信息;在华数电视服务平台上嵌入社保信息查询功能,参保人员坐在家中,就可查询社会保险权益信息和待遇享受情况,了解新政策新业务,目前已实现市区50万余名退休人员足不出户查社保;主动推送“上手机”,通过绑定个人手机号码,用户可实时查询参保缴费情况,并获得欠费催缴通知、到龄退休提醒等推送服务;社保网上办事大厅专门开辟参保证明实时校验平台,公安、教育、纪检、房管、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可通过网络实时校验参保证明有关信息,辨明真伪……

今年,市人力社保局还积极推进萧山余杭富阳区与主城区社保就业一体化,上线运行社保权益互查互认系统,四地参保人员在四地之间转移接续、高效流动。截至10月底,四地互认业务共计5万余次,四地互查次数共518万次。2016年7月1日起,将富阳区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四地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四地互认定点医疗机构达1170余家,有效解决了四地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就医问题。

多维度创新力,让杭州人社站在了全国人社信息化探索的前沿。今年4月29日,主持推进“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局,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心动“杭”程 智“汇”天堂
2016年市人力社保局大力推进惠民实事招才引智
2016-12-01

金秋时节,杭州向世界发出的“邀约”,有了热烈的回应。

11月8日-11日,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547名海外人才、外国专家和社团组织代表,携480余个具有前瞻性和技术含量的项目远道而来,相聚西子湖畔。2016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这场短短四天的“聚会”,杭州市签下项目187个,签约金额2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和19.5%,均创历史新高。

自2009年来,杭州连续8次向世界发出“邀约”,将一波波国际优秀人才(项目)“纳入怀中”,为城市经济创新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战略,只是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战略”中的一部分,但足可见,市人力社保局深谙“智慧撬动杭州发展”之道。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智。”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郭禾阳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一本《2016年市人力社保局惠民实事工作汇总》。翻开,“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助力就业创业新政27条”“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历历在目。每一项工作,无不倾注了整个人社团队的心血、热情与智慧。

每一步,用心、用智,点滴可见。

社保降费每年为企业“减负”数十亿

企业成本逐年增加,如何为他们解压?

今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将“社保降费为企业减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4月,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 全面推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地税局联合出台《关于临时性降低在杭企业部分险种社会保险费的通知》。文件明确:主城区分别于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临时性减征企业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1个月,生育保险费率由1.2%下调至1%,工伤保险费率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据静态测算,此次社保降费工作,每年将为主城区企业减负超12亿元,其中,医疗保险减负近10亿元,工伤保险减负1.02亿元,生育保险减负1.59亿元。截至10月底,杭州主城区共计减征社会保险费15.1亿元,其中医疗保险减征9.89亿元,工伤保险减负0.76亿元,生育保险减负1.2亿元。

5月,另一波利好接踵而至。杭州市失业保险费单位缴费实行临时性下调,自今年5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将单位缴费费率由1.5%降为1%。这一“降”,截至10月底,主城区市本级为企业减负3.25亿元。

深度“体恤”企业,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扩面提质”“健全体系”“深化改革”等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各项工作。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25.92万人,较上年末净增20.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344.40万人,较上年末净增17.7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24.60万人,较上年末净增6.43万人;失业保险368.44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参保97.10万人,实现全覆盖。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0.05万,较上年末净增19.34万人,其中,职工医保523.22万,较上年末净增23.0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66.83万,较上年末净减3.67万人。

9大配套细则助力“就业创业新政27条”

肖胜雪,西湖区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的助老员,其主要职责是每天到孤寡老人家陪伴老人聊聊天、照顾老人的一些日常生活。然而,在8年前,肖胜雪却是一名下岗企业职工。西湖区北山街道沿山河社区书记杨晓玲说,为照顾就业困难人员,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保安、保洁、保育、活动室人员等社区就业岗位。

今年2月1日,杭州市出台了“就业创业新政27条”,随后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相继出台“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补助和社保补贴”“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资助)”等9大配套实施细则,让就业困难人员有了“靠山”。

市人力社保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主城区政策性帮扶岗位实有在岗人数9499人,物业服务企业“三保岗位”实有在岗人数1699人。1-10月,共计拨付政策性帮扶岗位综合补贴24094.63万元,物业服务企业岗位工资补贴和社保补贴1475.38万元。1月-9月,全市共使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11.87亿元,享受政策43.74万人次。截至10月底,共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72225人,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110349个。今年1-10月,城镇新增就业22.8625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4.128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9.5638万人。

事实上,在加强“就业援助”“就业服务”“开展稳岗位补贴”的同时,市人力社保局还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今年,接连举办了2016年杭州市大学生网络创业大赛、2016年创业指导师技能大赛、2016年第二届职业指导人员技能竞赛、2016年“奇思妙想浙江行”创业大赛杭州选拔赛决赛、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创业赛事为契机推动就业路径的多元化拓展。据统计,至今年10月,全市新增大创企业1033家。2008年至今,杭州已累计成立大创企业1.16万家,带动就业4.83万人;无偿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2475个资助超1.28亿余元。今年,全市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49笔,发放353笔,发放金额4100万元。

“五轮驱动”提升杭州人才国际化水平

今年是美国人大卫·托马斯与杭州结缘的第14年。自2002年起,他便牵手富阳华鹰集团,担任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在华鹰集团,像大卫一样的外籍专家多达十余个。“借脑发展”之下,华鹰集团由曾经的“小作坊”迅速成长为拥有多项专利、全球规模最大的水上运动器材制造企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政策创新、项目引领、搭建平台、加大培育、提升服务“五轮驱动”,积极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为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市人力社保局积极参与其中,助力杭州政府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例如:实施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钱江特聘专家”计划等多个含金量高的精准引才计划,推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与杭州市资金、政策、产业优势强强联合;以“一会一赛”(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创客天下·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为重点,打响杭州引才金名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育“杭州工匠”行动计划,5年内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人左右;推行“131”中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采取培育人选中长期单独派出和团组短期出国培训两种方式,学习国际最新前沿技术,拓宽国际化视野……

市人力社保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杭外籍人员年均常驻1.5万余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2.3万余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582家,投资总额364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87亿元。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8名,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省“千人计划”专家320名。在杭工作的外国专家中,先后有10人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54人荣获省政府“西湖友谊奖”,20人荣获市政府“钱江友谊奖”。杭州连续6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郭禾阳指出,下一步,将通过完善“政府+市场”的引才机制、构建“人才+项目”的引才模式、推进“外引+内育”的引才途径等措施,加快推进我市人才国际化进程,重点做好全面提升现有人才国际化素质和大力引进海外高端国际化人才两篇“文章”,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海外高端人才2万名,引进外国专家5万人次。

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

今年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全面实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扎实推进,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确保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王女士原本就职于转塘街道辖区内的一家企业,由于跟部门领导发生争执,被部门领导劝退,王女士要求企业支付离职前的工资与经济补偿金,但对方拒绝支付经济补偿金。于是,王女士来到西湖区转塘街道“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关系综合协调服务平台求助。西湖区转塘街道劳动监察中队首席监察员徐俊杰了解情况后表示,王女士只是被部门经理劝退,并未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王女士可进行维权。王女士当即通过“三位一体”平台申请劳动仲裁,劳务纠纷很快得到协商解决。

西湖区转塘街道“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关系综合协调服务平台,是杭州市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一种尝试,它集调解、仲裁、监察机构于一体,对内整合资源、对外联动办案,将劳动纠纷矛盾发现在一线、调处在基层,最大限度降低劳动争议和纠纷矛盾的发生率,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积累杭州经验。自今年5月出台《杭州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以来,全市16个区、县(市)均已在本部门或本地区确定一个试点单位进行试点,截至今年11月,共接待劳动纠纷投诉2490人次,受理案件739件,成功调解案件639件。

除了试水创新平台,市人力社保局还制定了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出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妥善处理一批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社保审核、档案移交等任务,确保供给侧改革中的劳动关系稳定。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权益。今年来,全市共计检查用人单位27.08万余家,立案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6769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76件,为3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等4.38亿余元。全市人事劳动仲裁机构立案受理8989件,涉及金额2.3亿余元。

“三化建设”助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去年底,市人力社保局推出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杭州主城区参保的市民,可以通过关注这个公众号,在手机上查询社保信息。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绑定杭州人力社保微信号后,可以查询个人参保、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权益单、医保个人账户、医保结算5类信息。此外微信号还主动实时推送提醒服务,非常便利。

“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加强公共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向‘三化’争取公共服务质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群众的好评。”郭禾阳说。

为满足办事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细化服务需求,市人力社保局继续加码“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完善“杭州市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引导单位和个人上网办社保,目前单位用户达7.6万家,占全部参保单位总量的60%以上;在全国率先自行研发、设计,具备办事、查询、打印等功能的社会保险自助服务一体机,主城区8个区及49个街道已配备这一设备,累计为100多万办理参保变更、查询、打印各类服务;通过与银行实时联网,让本地居民个人参保可直接登录网上银行办理社会保险费代扣缴委托业务,参保人员还可凭银行卡登录工商银行各网点自助机,获得社保信息;在华数电视服务平台上嵌入社保信息查询功能,参保人员坐在家中,就可查询社会保险权益信息和待遇享受情况,了解新政策新业务,目前已实现市区50万余名退休人员足不出户查社保;主动推送“上手机”,通过绑定个人手机号码,用户可实时查询参保缴费情况,并获得欠费催缴通知、到龄退休提醒等推送服务;社保网上办事大厅专门开辟参保证明实时校验平台,公安、教育、纪检、房管、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可通过网络实时校验参保证明有关信息,辨明真伪……

今年,市人力社保局还积极推进萧山余杭富阳区与主城区社保就业一体化,上线运行社保权益互查互认系统,四地参保人员在四地之间转移接续、高效流动。截至10月底,四地互认业务共计5万余次,四地互查次数共518万次。2016年7月1日起,将富阳区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四地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四地互认定点医疗机构达1170余家,有效解决了四地参保人员跨统筹区就医问题。

多维度创新力,让杭州人社站在了全国人社信息化探索的前沿。今年4月29日,主持推进“电子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杭州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局,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