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2月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6: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上种稻下养鱼 农民“坐收渔利”
二手车检测 有了“国标”
建德草莓上市啦
政银企携手解“两难”
天堂园社区“借力”惠民
“学员开讲” 提升理论素养
高校学子 携手防艾
孩子吃得放不放心 点点手机就能知道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上种稻下养鱼 农民“坐收渔利”
富阳旱地改水田实现亩产“两千斤粮+两万元钱”
2016-12-01
从地下水仓捕捞上来鲜活的罗非鱼。

本报讯(驻富阳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王骄阳 郭云伟)稻田养鱼,不是稀罕事。然而,昨天上午,位于富阳富春街道杨清庙村甘坞垄上的“鱼稻共生立体养殖模式”试验田实割(捕)实测验收,却吸引了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富阳区水利、农林、国土、科技、科协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赶到现场。

试验田约30亩,是2014年由山坡旱地改造而成的梯田。该项目采用了由富阳区水利水电局教授级高工汪跃宏研发的“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技术”,即:通过“天然降水——田面集水——地下蓄水——远程控制灌溉”过程,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不需要水源和灌溉渠系,仅依靠天然降水就能彻底解决土地灌溉问题。今年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甬优538”和“超优1000”,平均亩产650公斤,加上冬种的小麦收成,两茬粮食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

“咦,稻田里,怎么没看到一条鱼?”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汪跃宏走到田埂边,揭开长条形、通透式的防护盖,指着地下的蓄水池说:“鱼养在下面呢!”

原来,每块水田的底部都建有一口容积200立方米的调节水仓。当雨、雪降到农田,多余的水通过泥土渗透到固定通道,最终汇入水田下面的调节水仓。在田间安装电力水泵和温度、水位等传感器,连接互联网。当需要灌溉时,通过远程智能化控制,便可将水从调节水仓里抽上来反渗透进土壤。天然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农田跑肥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起到了节肥、环保作用。

今年6月底,在一口地下调节水仓里,项目负责人养殖红罗非鱼苗400余尾,每尾重约3两,进行鱼稻共生立体养殖试验。昨天上午捕捞到360多条,总重430.12公斤,最大的一条重达2.11公斤,亩产值超过2万元。“没想到鱼长得这么快!”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育种室主任谢楠认为,由于水仓建在地下,水温能够稳定保持在25℃-28℃,属于淡水鱼生长的最适宜水温。

富阳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利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技术”,旱地改水田费用每亩15万元左右,为落实“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新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鱼稻共生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了鱼米双丰收、增产增效的目标,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上种稻下养鱼 农民“坐收渔利”
富阳旱地改水田实现亩产“两千斤粮+两万元钱”
2016-12-01
从地下水仓捕捞上来鲜活的罗非鱼。

本报讯(驻富阳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王骄阳 郭云伟)稻田养鱼,不是稀罕事。然而,昨天上午,位于富阳富春街道杨清庙村甘坞垄上的“鱼稻共生立体养殖模式”试验田实割(捕)实测验收,却吸引了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富阳区水利、农林、国土、科技、科协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赶到现场。

试验田约30亩,是2014年由山坡旱地改造而成的梯田。该项目采用了由富阳区水利水电局教授级高工汪跃宏研发的“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技术”,即:通过“天然降水——田面集水——地下蓄水——远程控制灌溉”过程,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不需要水源和灌溉渠系,仅依靠天然降水就能彻底解决土地灌溉问题。今年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甬优538”和“超优1000”,平均亩产650公斤,加上冬种的小麦收成,两茬粮食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

“咦,稻田里,怎么没看到一条鱼?”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汪跃宏走到田埂边,揭开长条形、通透式的防护盖,指着地下的蓄水池说:“鱼养在下面呢!”

原来,每块水田的底部都建有一口容积200立方米的调节水仓。当雨、雪降到农田,多余的水通过泥土渗透到固定通道,最终汇入水田下面的调节水仓。在田间安装电力水泵和温度、水位等传感器,连接互联网。当需要灌溉时,通过远程智能化控制,便可将水从调节水仓里抽上来反渗透进土壤。天然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农田跑肥和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起到了节肥、环保作用。

今年6月底,在一口地下调节水仓里,项目负责人养殖红罗非鱼苗400余尾,每尾重约3两,进行鱼稻共生立体养殖试验。昨天上午捕捞到360多条,总重430.12公斤,最大的一条重达2.11公斤,亩产值超过2万元。“没想到鱼长得这么快!”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育种室主任谢楠认为,由于水仓建在地下,水温能够稳定保持在25℃-28℃,属于淡水鱼生长的最适宜水温。

富阳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利用获得国家专利的“自然水资源微循环灌溉技术”,旱地改水田费用每亩15万元左右,为落实“占水田补水田、占优补优”新政策提供了技术支撑。“鱼稻共生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了鱼米双丰收、增产增效的目标,提高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