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西教 记者 张向瑜)当家长的很有感受,孩子的语文试卷上,最容易丢分的题型之一就是阅读题:如一道3分的分析题,学生写得满满当当,可得个2分已经算不错,有时候甚至1分都没。丢分原因到底在哪?“因为学生对文本不熟悉,是一种瞎猜的状态,请记住一定要把文本至少读三遍,三遍!”来自上海的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关景双回答说。 昨天西湖区教育系统第四届学术节开幕,首场报告就是由关景双老师带来的《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引导教师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历练。尽管话题专业性非常强,但关老师通过案例的呈现和具体的操作办法,鼓励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提升。 养成边教边研边写的习惯 名师说这样做教研就不会觉得难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两分钟,然后思考老师的问题’,这是很多老师在上阅读课时说常说的一句话。一个文本,两分钟够吗?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根本来不及读懂文本,就开始瞎猜回答了,他们不看课文,就是看着老师的表情和延伸在回答问题,这样的语文怎么能学得好?无论是文本还是课文,一定要读透,至少三遍。很多老师,教案上一堂课会有七八个目标环节,太多了太忙了,最后教案是完成了,可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关老师在报告中经常是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剖析。 关老师特别提到,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准具体,跟学生说什么样的话都要想清楚。“这篇文章文字多么曼妙、多么富有表现力,这样的话语其实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内容一定要说透说细,比具体到哪个字哪个词用得好。教师要有专业的术语,真正让课堂有效。”关老师建议台下的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养成边教边研边写的习惯,解读课文时要定明确目标、设计教学找方法、观课研讨评效果、课例写作练能力。 西湖区做校本教研 就从自己最熟悉的问题做起 本次学术节,西湖区以教研为切入口,重点放在校本教研和教研组建设上。据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黄志元说,校本教研是一种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研方式,目前全区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已建立起颇具特色的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引导一线教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自己最熟悉和最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 与以往学术节相比,本届的一个特点是以区级、区校联动、校级三个层面进行主题活动。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各个专场活动,也是按学校按学科来进行,中学有语文、科学,小学有数学、音乐,还有幼儿园专场。区内最有特色的一批教研组,将通过一系列的微型报告、经验分享、专家引领等方式,展示各自的教研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