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湖州记者 杨君左 通讯员 汤常欢 日前,安吉梅溪镇一首有百年历史的山歌《对花》,在“2016浙江省原生态民歌大赛”中惊艳亮相。这首风情古朴、旋律优美的山歌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在全省山歌参赛曲目中脱颖而出,晋级为优秀精品节目,并于大赛第二天参加了“浙江省优秀民歌展演”。 梅溪山歌登上省级舞台,再一次鼓舞了当地山歌的传承人,今后如何将山歌发扬、创新,融入年轻一代人的生活里,成了当下山歌传承人及民间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对花》登上省级舞台 “男:什么红红红上天,什么红红水中间。什么红红长街卖,什么红红姐面前。” “女:太阳红红红上天,荷花红红水中间。红布红红长街卖,胭脂红红姐面前。” …… 配着悠扬悦耳的笛声,在竹林清风里,安吉梅溪山歌《对花》登场,台上的阿哥阿妹用对歌方式唱出彼此的心思。 “这是我们首次去省里参加原生态民歌大赛。”安吉梅溪镇文化站负责人尚亿琴,是此次参赛的9名成员之一。她说,为了参赛作品山歌《对花》能更吸引人,他们在不改变山歌原曲调和歌词的基础上,在舞蹈动作、舞台布景上做了加工、提升,并融入安吉竹道具,凸显了安吉的生态文化。 梅溪山歌传承人游有娣介绍,传统山歌多为群体劳作时的即兴之作,此次参赛的作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才最终在全省各地选拔的4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登台亮相的机会。 梅溪山歌走入村民生活 虽然游有娣参加省级山歌比赛是第一次,但唱山歌却是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山歌的喜爱是骨子里的。”从17岁开始,游有娣就正式拜师学唱戏,这个“戏”就是指传统的唱山歌。今年66岁的她已经足足唱了49年,用她的话说,开心时唱开心的山歌,不开心时唱不开心的山歌,心里一下子就快活了。 游有娣拜的师父虽早已不在人世,但拜师入门时的十大条规则她仍然记忆犹新。“唱山歌的规则,其实就是为人的准则。”游有娣说,总结起来就是要求学徒们嘴稳、手稳、身稳,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方法,也是一首山歌可以传唱百年的精髓所在。 除了唱山歌,游有娣还会自己编山歌,把当下的重大事件等统统编入山歌的唱词中。在游有娣家客厅的桌上,正放着她刚刚完成的一首山歌,她把当下的时政与安吉的发展相结合,编成山歌,再配上传统的曲调,就可以跟年龄相仿的街坊们一起唱了。 山歌传唱融入乡村经营 安吉县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黄卫琴介绍,安吉是移民大县,在民间流传的山歌有不少,已成为一笔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中尤以梅溪山歌较为典型。 “山歌是安吉的传统文化,虽然一直在传唱,但眼下却面临传唱者以年长者为主,年轻人不会唱的问题,让本土山歌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尚亿琴说,她从1987年就开始在安吉民间收集山歌素材。认真阅读收集到的山歌后,她才明白,并不识字的父辈们,原来都是从山歌中汲取教育孩子的做人道理,这让她领悟到传承山歌非常必要。 如何让山歌传承,并真正可以“走”出去?下一步,安吉计划邀请省级专家、音乐学者前来安吉“把脉”,并通过举办全县山歌“擂台赛”的形式,唤醒百姓对山歌的认识,增加百姓对山歌的认同感。 在安吉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施月素看来,今后,安吉山歌也可以融入乡村经营,通过“山歌进校园”“山歌进礼堂”等方式,让山歌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安吉大地“群山起舞、田野歌唱”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