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蒋跃在美术报上发文说,现在画展开幕式后一般会开一个关于该画展的学术研讨会,尤其要请一些权威的美术评论家发言。事实上,所谓的“学术研讨”,并不是大家敞开心扉地诚恳提意见,就画展艺术成就的正反两方面做认真研讨,而是讲上一大堆“好话”。但是不是作品真的到达了那个高度了呢?真的就是那样完美无瑕了呢?我看未必,而私底下看展时随意的“悄悄话”,却显得非常真切,是观者的肺腑之言。 “二王”成功离不开家族书法 书法评论家薛元明近日在东方早报发文说,书法发展承袭中有相当多的群体,最著名的当数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王氏家族群体。一般说来,对书法研究注重时代风格,而轻视自身背景。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族,既是尚韵书风的代表,又是时代孕育出的书法天才,出类拔萃、独领风骚。而二王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和勤奋,而归根结底,是离不开尚韵的书家群体衬托,也不能脱离时代的哲学、思想、艺术和庄园经济家族式的生存环境模式。 艺术品投机群体正被市场淘汰 “越来越多真正喜爱艺术品的中国人加入艺术品投资行列,而以艺术品买卖赚钱为目的的群体正在被市场淘汰。”保利澳门董事长梁安琪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梁安琪看来,越来越多真正喜爱艺术品的中国藏家加入艺术品拍卖及收藏市场,这种变化使得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更加成熟、稳定。梁安琪表示,随着“千禧一代”的加入,使得艺术市场更加多元化——一些80后藏家受到一定国外文化的影响,想法丰富,更加关注外国艺术家,这给拍卖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更多的可能性。 好画不过度 过度非好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老师曹跃近日发文说,一个画家不仅应该知道怎么画,更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停下笔不画。正所谓,“适可而止”,“过犹不及”。但“恰到好处”时“见好就收”确实难上难!且非一日之功可以练就,所以我们会看到有的作品甚至已经送到展会上了,画家还在那画,在那调,而贾科梅蒂,一辈子的油画都像在打草稿。作品“美感”的显现一定是诸多元素的和谐把控,好画不过度,过度非好画,题材取之适度,技法用之合度,时机掌控有度,提高修养,广纳浩气,如此,像冠中先生那样,欢呼逸品的诞生,无论具象、抽象、工笔、写意、超现实追求……各种各样表现手法的逸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