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向芳 姜雄
不管是奥运赛场上菲尔普斯背部的拔火罐印记,还是G20杭州峰会期间总统夫人们在这座城市的中医药文化之旅,中医药文化在世界面前已经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循着这座城市血脉里的微微中药香,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更感动的是中医药与时俱进对人类的帮助。
中医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一些治疗手法也令人称奇。针灸施治可以减缓疼痛,耳尖放血可以治疗高血压……“妙手仁心 中山医院民间记忆”征集已经进行月余,我们听到了很多精彩故事,比如,两年前,国家级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省中山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方剑乔教授在巴西参加一个国际医院大会,一位与会者突发哮喘,方剑乔现场施针灸,几分钟后,发病者就呼吸平稳下来,与会者无不啧啧称奇——这是有关中医治疗的最生动的场景。
我们在浙江省中山医院55年的时光中穿梭,寻找到他们的五样瑰宝——五个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我们继续寻找,希望邀请五类读者,在体验中感受中医魅力,共享医药成果。
此次寻访过程中,我们听到了最温暖的词:生活质量。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但现在,他们把目光放得更远更柔和,他们希望在治病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在病痛中,也要活得有尊严,有力量,有快乐。
我们看到了不断发展的中医,开放,大气,积极,包容。在发扬自己的同时,中西医屡屡携起手来,前进合作,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目标:造福人类。
让我们一起去见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躺着进医院的腰病患者,经过治疗25年未复发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难受?有一种说法是:在这种病面前,再坚强的硬汉也得弯下腰来。
这些年,中山医院椎间盘中心让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挺直了腰杆。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疼痛、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马尾神经症状等。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山医院最大的特点在于:治疗方法众多,几乎囊括了目前对该症所有已知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手术治疗,包括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一类为保守治疗,包括针灸、推拿、针刀、药物、理疗、火龙灸、正骨复位、外星舱减压等等。仅针灸疗法就又细分为电针、温针、火针、腹针、刺激放血等七八种之多。
特别是在保守疗法方面,中山医院腰椎间盘中心将多种疗法相结合,进行综合性辨证施治,与其他医院相比优势明显。
今年7月的一天,连续多天窝在沙发上追看世界杯的韩先生突然腰腿剧痛,无法行走,被120急救车送到中山医院急诊。拍片显示,他的腰椎间盘突出了1.5厘米,属于“巨大”。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对动手术心怀畏惧,韩先生坚持要求进行保守治疗。
对于韩先生这种特殊情况,医院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集合骨伤、针灸、康复、疼痛、影像专家,共同商讨,制定了针灸、推拿、小针刀、中药内服、外星舱减压等多种疗法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案。32天之后,韩先生的疼痛症状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如今,他恢复了正常工作,影像学显示,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物已呈明显缩小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多学科联合会诊,解决了传统医院科室间各自为战,病人围着医生团团转的问题,现在是集体作战,集中火力围着病人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除了韩先生,70岁的费老先生对中山医院也充满感激。他原是一位工程公司的架线工人,1991年秋天,他在工作时腰病突然发作,被工友用担架抬进中山医院。主治医生万全庆对他进行了以大推拿、正骨复位和中药内服为主的保守治疗。经过不到两个月时间的治疗,费兴法就重新上班了,并且,直到今天也没有再发作过。而当初为他治疗的万全庆,如今已是中山医院椎间盘中心的主任。
寻找体验读者:年龄40岁左右,发病时间在半年之内,有腰腿痛、麻症状,脊柱侧弯明显,影像学证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位,每位给予免费中医药保守疗法针刀或正骨推拿治疗1次。
痛证的治疗 温经活络,打通任督二脉,疼痛不再那么难熬
疼痛令人难忍。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患者会选择不同的科室就医。比如患了带状疱疹后遗痛,很自然地会去看皮肤科。得了网球肘,去看骨伤科。女性治疗痛经,首选妇科。
可是你知道吗?其实这些疼痛都可以在针灸科进行早期干预。针灸对于治疗神经痛、关节痛非常有一套。
有一位70多岁的大妈,头痛得一抽一抽的,好几晚无法睡觉。经人介绍,到了省中山医院针灸科。根据大妈三叉神经痛的表现,医生判断她可能处于带状疱疹的潜伏期。怎么办呢?施以针灸。5分钟后,大妈头不痛了。过了几天,带状疱疹发出来了,再用火针进行治疗,很好控制了病情。住院一周时间,她就康复出院了。
带状疱疹后遗痛,是一种电击一样的剧痛,痛起来时,吃5片止痛片都不一定能控制住,令患者痛苦不堪。通常情况下,西医采取抗病毒和止痛的疗法。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用火针治疗,作用在于温经散寒,通经活络。
根据同样的中医理论,中医对于治疗痛经也有特殊的疗效。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对于继发性痛经,西医一般采取腹腔镜治疗,而对于原发性的则束手无策。
省中山医院的隔药饼灸治疗痛经技术,已经有二三十年历史。把由不同中药制成的药饼放穴位上,一般是放在下腹部或腰部,这也是子宫所在的位置,然后药饼上放艾柱燃烧,既有药物的作用,也有艾灸温热的刺激,同时加上对穴位的刺激。这种方法有些类似“大姨妈”来时女性的传统做法:喝红糖水,用热水袋捂肚子。
针灸科副主任马睿杰曾接待过一个14岁的病例,原发性痛经,治疗了三个周期,小女孩已经不痛了。两年过去,也没再复发。
针灸治疗的原理,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散淤,加上中药的温阳作用,从而达到很好的疗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药物铺灸治疗。在背部施针灸,督脉在人体的背部,称为阳脉之海。通过背部的刺激,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通过人体自身的经络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从而达到一个平衡。
另外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周炎技术和扬刺结合温针灸治疗网球肘技术都是针灸科的特色,其中前者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推广,通过仪器和中医手段,可以使50%-80%的疼痛缓和。
寻找体验读者:肩周炎、网球肘、带状疱疹后遗痛、痛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10例,每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验铺灸疗法1次,其他病种患者免费体验特色针灸治疗3次。
中风的康复 禁食一个月后喝到可口可乐,中风的他说:味道好极了
位于钱塘江畔的浙江省康复中心,环境清幽,阳光充足,11月中旬刚刚搬到这里的省中山医院康复科病房,阳光从窗子洒进来,分外温暖。
跟温暖明亮的阳光一样,人们对待中风康复治疗的认识也在逐渐变化:以前为保命,现在要生活。用孙凡医生的话说,就是:医生不仅要救命,还要帮助病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代医生的责任和使命,而不仅仅是让他的躯体活着。
因为大脑组织缺氧而迅速导致神经受损,中风可能引发很多病情: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尤其对于半身不遂等不容易恢复的症状,因为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病人家属误以为只要生命保住了,就是最大的胜利。
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被送到康复科时,卧床,插着鼻管,医生经过评估,建议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她的女儿很不理解:病得这么重,躺着就好了吧?而最终的结果是,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老人可以自行行走了。
跟其他卧床静养的病人不同,中风病人在康复期不能“享福”,而是要多锻炼。康复科医生通过针灸、中药以及运动疗法等康复训练方法,帮助病人获得“新生”,所以对病人要求也相对“严格”:能坐的就不要躺,能走的就不要坐。病人自己想去端个杯子倒个水,家属急吼吼地去帮忙,那绝对是害了他。
对于中风病人,孙凡医生说,过了急性期,康复训练要及早介入,中风后3个月是恢复的黄金时期。
有一个50多岁的中风患者,吞咽功能受损,只能靠鼻管进食。不能吃东西,是人生最大的折磨之一。经过评估,孙凡认为他可以恢复,于是通过项针和球囊扩张技术进行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手段,刺激患者环咽肌的肌肉记忆。一个月后,在拔去鼻管、进食过糊状物后,孙凡第一次给他拿来了液体——可口可乐。患者顺利地喝下可口可乐后,咂摸着嘴说:味道好极了。
不同的病人,根据不同病情有不同的疗法。医院曾有个40多岁的职工,脑膜瘤术后身体一侧无力,精细活动差。他原本是坐办公室打电脑的,孙凡根据他的工作特点进行了作业疗法,拿了个键盘让他敲,后来他顺利返回了工作岗位。
对于中风病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坐、走、做饭、洗澡甚至工作,这样他们才能回归家庭和社会,有质量地活着。
康复科的治疗室很宽敞,放着各种各样先进的器材,有的治疗室放着训练器材像健身房,有的放着缝纫机像工作室,还有的摆着沙发、炉灶、床,分明就是家的模样。
是痛苦无奈地看着亲人在瘫软中度过余生,还是通过康复训练让他重回家庭怀抱,现在有了新选择。
寻找体验读者:中风早期患者。12月5日上午、8日上午,全省单体规模最大、设施最优的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滨江区滨盛路2828号)向中风患者与家属开放,所有康复项目均可免费体验。
肺癌的精准治疗 患了肺癌四期的他,经过三个月治疗,又坐回了办公室
谈癌色变,何况是肺癌,更何况是晚期肺癌。
省中山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卫平深知病人的痛苦。有天晚上10点多,一位生性内敛、平时不愿麻烦别人的同事打电话给他,说身上痛得实在受不了,痛得都想跳楼了。
那位同事是医院60多岁的中医,被诊断出肺癌四期,已经全身骨转移。
张卫平给他治疗了三个月,“奇迹”发生:那位医生病情稳定,而且回到门诊开始给病人看病,外人无法轻易知道死神曾来敲过门。
医院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从检测、治疗到副作用的控制,帮助了肺癌患者。
肿瘤科的CT-DNA检测是去年开始跟吴阶平分子实验室合作的,相对于常规的肿瘤活检检测,这种检测手段更便捷:通过静脉抽血便可实现,阳性率达96%以上。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因为癌细胞的不良作用可以通过游走全身的血液更敏锐地反映出来。目前该科已经对40多例患者进行了检测。
如果检测到肺癌患者属于基因突变类型,那么靶向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取代化疗的种种痛苦,靶向治疗药物只需每天服用一颗。靶向药物的出现,是生命科学一项伟大的发明。大家都知道化疗是“杀敌一千,自伤九百”,把癌细胞和好细胞一并杀死。而靶向药物,则可以准确地“瞄准靶心”——找到癌细胞的给养通道并对之封堵,癌细胞最终被“饿”死,好细胞却不受影响。
肿瘤科有一位70多岁的肺癌四期患者,去年刚住进来时,胸水有12厘米,7个月后,胸水完全消失。还有一位60多岁的肺癌患者,刚从温州转来时,情况也不乐观,患者只是因为不愿承受化疗之痛才来到这里,原本也没抱太大希望,治疗三个月后,他竟然抱着一堆西药、中药到处去旅游了。
而在过去的经验里,肺癌四期患者的生存期是3-6个月。
如果说精准医疗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那么对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中医是在积极进行改善。这也是中医最温暖、最细心的地方:对饱受痛苦的病人,尽量减轻他们的各种痛,让他们生活得有质量。
手足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副作用,患者皮肤肿胀、脱屑,有的指甲都裂开。针对此,肿瘤科展开中药外敷、熏洗改善副作用的研究,并开发出中医复方红豆杉等中成药,用于预防和提高免疫。
“未来有1/3的肿瘤可防,1/3的肿瘤可治,还有1/3的肿瘤病人,可以像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控制病情一样,带瘤生存。这是我们的新口号。”张卫平说,毕业刚进肿瘤科时,看到的都是悲伤,现在她看到的,是希望。
寻找体验读者:中晚期肺腺癌患者5例,每位患者可免费进行价值9360元的自费检查项目外周血肺癌基因突变CTDNA检测1次。精准治疗条件比较“苛刻”,并非针对所有癌症都适用,只有检测出基因突变者,才适合进一步进行精准治疗。
老慢支的治疗 “冬病夏治”“冬病冬防”,让众多老病患的冬天不再“苦”
电话里,71岁的张美珍老人声音清亮:“得感谢中山医院呼吸科的医生,要不是他们,今年冬天我又要苦死了!”
张美珍老人是湖州人,这些年,她被一个老毛病困扰:一遇气温变化,就犯咳嗽,并且长期不见好,尤其是冬天最难熬。她每年都要因为这个毛病住院四五次。治疗多年,去了许多医院,也吃过许多民间偏方,但一直没有好转。今年,她被儿子接到余杭居住后,几经辗转来到中山医院呼吸科就诊。经过三个疗程的“冬病夏治”,她咳嗽的毛病基本上没有了。
“以前,每年都要住好几次医院,今年一次都没住过。往年,我都怕冷,咳得缩成一团,11月就穿上棉袄了。今年,我只穿一件毛衣就够了。” 多年的毛病得到解决,张美珍老人非常开心。
像张美珍这类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而中山医院的“冬病夏治”和“冬病冬防”等疗法对这些病症特别有疗效,是该院呼吸科的特色疗法,
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楼黎明介绍,该科的“冬病夏治”和“冬病冬防”已开展多年。“冬病夏治”主要采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汤剂内服治疗;“冬病冬防”主要采用穴位注射+膏方或中药汤剂紧急性治疗。
穴位注射,是采用纯中药注射足三里穴位;穴位贴敷,用中山医院自制的“中山咳喘贴敷方”,对肾腧、肺腧、天突等关键穴位进行贴敷;中药汤剂则根据疾病症状,辨证施治;膏方是中山医院自制的中药膏方,主要在冬日服用。
“病人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组合。比如有的患者皮肤容易过敏,可以不选择穴位贴覆,只选择穴位注射或联合其他疗法。病人还可以门诊咨询医生后,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体化方案。” 楼黎明说,目前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十分成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仅2015年,在中山医院呼吸科进行“冬病夏治”和“冬病冬防”的患者大约有1200人次,通过回访,90%以上患者反应良好,咳、痰、喘症状减轻,那些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和经常鼻炎发作患者的反响也不错。
结合今年我省的天气情况,今年中山医院的“冬病冬防”定于2016年11月22日(小雪)开始,2017年1月20日(大寒)结束。
寻找体验读者:慢阻肺、慢支炎、哮喘、体质弱易感冒、免疫功能低下、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患者10位,限成年患者。每位患者可接受免费肺功能检测及中医药冬病冬防治疗一次。
特色
5
杭州日报文艺群
征文活动相关动态敬请关注杭州日报文艺群
征集方法:请在“杭州日报文艺群”后台留言,详细描述自己的病情,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请专业医生来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