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6: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功能性膜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在富阳开工
上网秒一辆汽车?
历时一年,废弃厂房变身艺术空间
桐庐市民呼唤 城隍庙安乐塔归来
余杭社会福利 与养老服务协会成立
光纤连接世界 富通绽放互联网之光
清波街道 公益创投设立专项巡察
南干渠临安段大修年底前全线完工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它是滋养余杭西部地区的灌溉“脐带”
南干渠临安段大修年底前全线完工
2016-11-18
工地上正在浇筑箱涵。

本报讯(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初冬时分,地处临安、余杭交界处的余杭区中泰街道南湖一带的近万亩水稻已是一片金黄,丰收在望。随着稻子的即将收割,一项与这片稻子有关的水利工程维修也随即上马。

这项水利工程就是南干渠临安段。这两天,临安青山湖街道正集中力量对南干渠上最后一个标段的维修发起最后的收官冲刺:清淤疏浚,加固堤岸,修筑箱涵……

自上世纪60年代临安青山公社(今青山湖街道)修筑了青山水库,直到今天,水库下游的南干渠就始终是滋养这片庄稼的重要水利设施。

南干渠是青山水库的配套水利工程,起于青山水库坝底,止于余杭南湖滞洪区,全长13.4公里。其中临安段8.34公里,途经青山湖街道蒋杨、研口、坎头等5个村。运行50多年来,至今仍为水库下游乃至余杭的上万亩农田灌溉和防洪发挥着引水调水的作用。由于年久失修,南干渠局部出现了坍塌、渗漏、壅塞,导致在枯水期稻田“饮水难”,在汛期,又极易引发青山集镇的内涝。

2014年,南干渠整治提标工程作为余杭区与临安市区市协作项目被着手实施。整治提标工程包括渠道的清淤、疏浚、加固、拓宽,并对沿线17座桥梁以及涵洞、水闸等进行更新改造。

考虑到南干渠的灌溉行洪功能,南干渠大修只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间进行。历经两年的修缮,南干渠临安段两端的水库大坝至青山鹤岭小区西入口段,和研口村水家桥至汪家埠段均已完成了提标维修,只剩下中间的研口村石亭子(自然村)段最后300米,成了“拖后腿”的“卡脖子”工程。

之所以卡了“脖子”,是因为水渠两侧密布了数十座民居,这些民居多数直接修筑在堤岸上。早年的堤岸因为修筑标准不高,并没有做勾缝加固处理,部分已经出现了倾斜变形,稍遇外力,极易引发堤岸垮塌,殃及民房。

为确保民房安全,施工方在堤岸临水侧夯插了钢槽,填充了石料,浇筑了混凝土,然后又为水渠构筑行洪暗道,既解决了通水行洪的问题,又方便了两岸百姓往来,还使堤岸和民居经箱涵的构筑而进一步加固。青山湖街道副主任周庆介绍,南干渠最后标段有望在年底前完工。

南干渠大修全线完工后,除了余杭中泰的万亩水稻从此饮水无忧,青山集镇和青山湖科技城的防洪能力也将极大提升。周庆说,借助此次大修,南干渠与研口溪交汇处的泄洪闸被实施倍增扩容,原先的2道泄洪闸扩建至4道。同时,还在汪家埠石泉村修筑了大容量泄洪泵站,大大提升了南干渠的行洪防洪能力。从此,青山湖科技城雨天“看海”将成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它是滋养余杭西部地区的灌溉“脐带”
南干渠临安段大修年底前全线完工
2016-11-18
工地上正在浇筑箱涵。

本报讯(驻临安记者 管光前)初冬时分,地处临安、余杭交界处的余杭区中泰街道南湖一带的近万亩水稻已是一片金黄,丰收在望。随着稻子的即将收割,一项与这片稻子有关的水利工程维修也随即上马。

这项水利工程就是南干渠临安段。这两天,临安青山湖街道正集中力量对南干渠上最后一个标段的维修发起最后的收官冲刺:清淤疏浚,加固堤岸,修筑箱涵……

自上世纪60年代临安青山公社(今青山湖街道)修筑了青山水库,直到今天,水库下游的南干渠就始终是滋养这片庄稼的重要水利设施。

南干渠是青山水库的配套水利工程,起于青山水库坝底,止于余杭南湖滞洪区,全长13.4公里。其中临安段8.34公里,途经青山湖街道蒋杨、研口、坎头等5个村。运行50多年来,至今仍为水库下游乃至余杭的上万亩农田灌溉和防洪发挥着引水调水的作用。由于年久失修,南干渠局部出现了坍塌、渗漏、壅塞,导致在枯水期稻田“饮水难”,在汛期,又极易引发青山集镇的内涝。

2014年,南干渠整治提标工程作为余杭区与临安市区市协作项目被着手实施。整治提标工程包括渠道的清淤、疏浚、加固、拓宽,并对沿线17座桥梁以及涵洞、水闸等进行更新改造。

考虑到南干渠的灌溉行洪功能,南干渠大修只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间进行。历经两年的修缮,南干渠临安段两端的水库大坝至青山鹤岭小区西入口段,和研口村水家桥至汪家埠段均已完成了提标维修,只剩下中间的研口村石亭子(自然村)段最后300米,成了“拖后腿”的“卡脖子”工程。

之所以卡了“脖子”,是因为水渠两侧密布了数十座民居,这些民居多数直接修筑在堤岸上。早年的堤岸因为修筑标准不高,并没有做勾缝加固处理,部分已经出现了倾斜变形,稍遇外力,极易引发堤岸垮塌,殃及民房。

为确保民房安全,施工方在堤岸临水侧夯插了钢槽,填充了石料,浇筑了混凝土,然后又为水渠构筑行洪暗道,既解决了通水行洪的问题,又方便了两岸百姓往来,还使堤岸和民居经箱涵的构筑而进一步加固。青山湖街道副主任周庆介绍,南干渠最后标段有望在年底前完工。

南干渠大修全线完工后,除了余杭中泰的万亩水稻从此饮水无忧,青山集镇和青山湖科技城的防洪能力也将极大提升。周庆说,借助此次大修,南干渠与研口溪交汇处的泄洪闸被实施倍增扩容,原先的2道泄洪闸扩建至4道。同时,还在汪家埠石泉村修筑了大容量泄洪泵站,大大提升了南干渠的行洪防洪能力。从此,青山湖科技城雨天“看海”将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