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 薛家柱 当今世界,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或者海内外,喜爱旅游的人谁不知道杭州西湖?谁都知道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山水与人文取胜。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去杭州西湖旅游,徜徉在青山绿水与人文历史之中,让心灵得到最好的休闲,这是海内外游客对西湖的向往和选择。尤其西湖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来杭州西湖的游客更是与日俱增。 西湖之所以对海内外游客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除了真山真水真风景的巨大魅力之外,文学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诗人市长”白居易、苏东坡就倾情吟诗来歌咏西湖:“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如此闻名,恐怕与白、苏及其他诗人的诗不无关系吧?可见文学的魅力和作用。 历代以来,有关介绍西湖的诗文和图片可谓成千上万,不计其数。导游手册更是摆满风景区游览点,但缺少图文并茂对西湖之美全面展示的书籍,成为一大遗憾。 眼前,这本《西湖登山撷趣》是作者积十余年围绕西湖群山登乐写作的小品文,不少曾发表在多种报刊上,现精心挑选结集出版。文章短小精悍,1500 字左右,配有摄影师胡寒等所摄照片,与读者分享。 曹家桥是我老友,标准杭州人,对杭州市井民俗生活非常熟悉。他是高级经济师,业余喜欢写作,几十年除在报刊发表短小散文,还有好几部长篇小说及专著出版。益民的作品,没有当今文坛流行的那种浮华、虚假、矫饰,却行云流水般在真实地写他的观察和体验,写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西湖与杭州市井的风土人情。每篇文章言辞真切、文笔优美,读来倍感亲切。他的文章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太守旧;率性而写,挥洒自如,犹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因为作者对西湖的美看得太久,所以能传达出西湖美的真谛。 胡寒是中华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莫图是一个专业摄影组,王华则是新锐摄影师,他们珠联璧合,合作了这部《西湖登山撷趣》。 虽然书名叫《西湖登山撷趣》,却不光写登山,也写游湖,作者对西湖 30 多个著名景点的湖光山色、四季风情、道路景观、人文建筑、名人故居、历史掌故等的印象、感受,无不入文。因此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见到过这样一本图文并茂的西湖山水美景图册。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审美,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即所谓一种文化现象。审美文化,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客观环境,与思想、文化潮流密不可分;也与人们的自身品质、思想观念、文化素养等息息相关。而且随着社会更迭、历史变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文化内涵。魏晋六朝时期,审美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强调阶级分析观点;改革开放以来,已与世界潮流汇合,重新回归审美的本义了。 当今的世界,到处是矗立的钢铁、水泥的森林,山野已被城市的碉堡所吞噬, 大自然受到严重污染, 美遭到人为的灾难性破坏。对自然环境、大地母亲的破坏践踏,是对美的践踏,也是人对自身人性的践踏和破坏。在一切物化了的社会,人类可能已厌倦了纸醉金迷、人欲横流的工业社会现代文明之污染。他们对美已淡忘了、审美的感觉麻木了,就想重新寻觅失落了的美好事物,找回审美的思维,希冀能有一个美好隐逸逃避滚滚红尘的精神家园。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成为当今最时尚的世界性潮流。 于是,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现代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一下把目光投向东方,对东方的审美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西方人认为:东方的文化是本质意义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文化,最符合宇宙的本来面目,人们要回归,就是要回归这种文化的源流、美的真谛。因此,登山、越野跑、快步走,成为当今世界时尚的潮流。因此,这本《西湖登山撷趣》正符合当今审美的情趣。 本书还被翻译成英文,并增加了一些景区介绍和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