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共自行车最早开启了一种“杭州模式”,即“以市场化运作,保障公益性服务”。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系统,项目的日常运营及系统优化升级等全部由企业通过商业化运作自主承担。“目前,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在全国193个城市落地并投入运行,但真正意义上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杭州模式’还微乎其微,仅武汉公共自行车在摸索应用。”包卫丽认为,从城市公共自行车的长远考虑,杭州模式更应被推广应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保障公益性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杭州公共自行车长期以来采用“一小时免费和超时收费制”,即一小时以内免费(可无限循环免费续租),一小时以上两小时以内收取1元,两小时以上三小时以内收取2元,三小时以上3元/小时。据统计,自系统推出以来,超过96%的杭州公共自行车都是免费租用的。 至于市场化运作的部分,主要是通过广告和政府购买服务形式。2016年2月4日,杭州公共自行车主城区亭(棚)广告五年经营权在杭州产权交易所成功挂牌转让,2242个停车棚灯箱广告和656个杭州公共服务亭亭背灯箱广告5年经营权,分别以3630万元/第一年和400万元/第一年、每年经营权出让费以3%的增幅递增的转让价,成功出让给浙江视科传播有限公司,五年经营权出让费共计2.1395亿元,为杭州公共自行车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运营保障。据统计,2016年杭州公共自行车广告收入约4000万元,政府购买服务收入约2000万元。 然而这样的营收方式,能否为骑呗、ofo等新的企业所复制?在包卫丽看来,骑呗、ofo等都是以单车为载体的商业经济模式,而公共自行车则是五位一体大公交体系的构成之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实行公益性服务,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范畴,本身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它们的产品和技术值得学习和借鉴,杭州公共自行车也将从如何更加便民利民的角度,尝试对它们的产品进行研究或试用。” 无论如何,当时代的巨轮转动至此,杭州共享单车的行业格局必将革新,红色一统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至于未来是三国鼎立,还是七国大战,也只有交给市场和时间去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