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11月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4:国内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一带一路”: 奏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乐章
外交部敦促有关国家 不得向“港独”提供任何支持
安徽副省长陈树隆被查
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
今年“双11”快递或超10亿件
权威解读深化医改《意见》
世界最重斜拉转体桥“转身”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带一路”: 奏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乐章
2016-11-09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古丝绸之路辉煌一幕的共同历史记忆,激发了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情感共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经过三年多的深耕细作,这一凝聚着中国智慧和理念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方位——

“一带一路”着眼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中国更加坚定走向世界

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布全球,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详细阐述“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对“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和路径目标进行规划。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大经济走廊”编织出沟通亚非欧的经贸和交通网络,为地区和跨区域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释放出无穷魅力和吸引力。当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

中国从大局着眼,加大开放力度,着力推动拓展贸易投资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已经与11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还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8月1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8项要求,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开放的中国已经创造了奇迹。”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正确行为,也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构想。

大格局——

“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演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唱”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共进的阳光大道。

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战略……三年多来,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中国梦”与各国的振兴梦彼此对接,以中国快车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建设有52个经贸合作区,累计完成投资156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区等建设取得积极高效进展,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载体。

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柱说:“‘一带一路’倡议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活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

新内涵——

“一带一路”传承丝路精神,打造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基石

“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9月20日,习近平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

与沿线国家互办国家年、文化年、交流年、旅游年,举办博览会、艺术节、图书影视节,组织丝路作家看中国、中国作家看丝路写作交流计划,积极开展沿线国家智库、媒体交流对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秉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理念,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广泛开展的文教、旅游、卫生、科技、青年、党政、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文明互鉴是古代丝绸之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沿线各国人民友好的精神支点。建立在文明互鉴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更加坚固、美好、持久。”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说。

广视野——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发展历史潮流,提供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金秋9月,世界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阐明了引领未来发展的中国主张,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开出中国“良方”。

“我想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主席的话高屋建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说,无论是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还是倡导创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正以清晰的思路协助世界秩序的改进。真正的21世纪工程当属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一带一路”: 奏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乐章
2016-11-09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唤醒了当今世界对古丝绸之路辉煌一幕的共同历史记忆,激发了沿线国家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情感共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经过三年多的深耕细作,这一凝聚着中国智慧和理念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把中国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全方位——

“一带一路”着眼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中国更加坚定走向世界

三年多来,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布全球,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详细阐述“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对“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和路径目标进行规划。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邃思考,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六大经济走廊”编织出沟通亚非欧的经贸和交通网络,为地区和跨区域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释放出无穷魅力和吸引力。当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

中国从大局着眼,加大开放力度,着力推动拓展贸易投资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已经与11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区协定,还与56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8月1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8项要求,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开放的中国已经创造了奇迹。”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正确行为,也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构想。

大格局——

“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演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唱”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共进的阳光大道。

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的“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战略……三年多来,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中国梦”与各国的振兴梦彼此对接,以中国快车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建设有52个经贸合作区,累计完成投资156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泰罗勇工业园、中印尼综合产业园区等建设取得积极高效进展,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要载体。

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柱说:“‘一带一路’倡议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活力。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

新内涵——

“一带一路”传承丝路精神,打造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基石

“要坚持多样共存、互鉴共进、合作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倡导文化平等,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合作,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9月20日,习近平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

与沿线国家互办国家年、文化年、交流年、旅游年,举办博览会、艺术节、图书影视节,组织丝路作家看中国、中国作家看丝路写作交流计划,积极开展沿线国家智库、媒体交流对话……“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始终秉持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的理念,既要实现道路互联,更要实现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广泛开展的文教、旅游、卫生、科技、青年、党政、民间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文明互鉴是古代丝绸之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沿线各国人民友好的精神支点。建立在文明互鉴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更加坚固、美好、持久。”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说。

广视野——

“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发展历史潮流,提供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金秋9月,世界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向世界阐明了引领未来发展的中国主张,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开出中国“良方”。

“我想特别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习近平主席的话高屋建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说,无论是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还是倡导创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国正以清晰的思路协助世界秩序的改进。真正的21世纪工程当属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