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箭,决胜九重天。”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长征五号研制始于2006年,10年来上万航天人参与研制工作,全箭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达到92.5%,零部件就有十几万个,设计量也是以往长征火箭的3.5倍以上。长征五号正是“大国工匠”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淇奥》这句诗可能是最早赞美工匠精神的词语,描述了工匠在加工制作器物过程中的态度和精神,后来又被孔子用于比喻君子的自我修养。 人类的历史进入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了工匠,也慢慢有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犹如工匠手中三棱凿刀:一条棱是实用与审美,在能工巧匠手中诞生的器物大多是生活用品,如杭州的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再如杭州的丝绸和龙井茶,无不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些器物浸润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于是就成了一件件工艺品,点缀了人们美的生活;一条棱是传承与创新,手工技艺的传承依靠师徒、父子等方式代代相袭,立足于当地物产,承载了地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技艺和风格,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还有一条棱就是极致与坚守,工匠们往往是寂寞和孤独的,不仅需要用心、专心和耐心,还需要精心、细心和恒心。 在工业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使产品呈现快餐式消费形态,传统工匠和工匠精神也慢慢消失。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重新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追求个人价值与创业品质的结合。工匠精神就是高度的关注度和精致的审美需求,体现了创业者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把个人情怀投入到创业生活中,把产品作为人的价值的体现。 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气质:专注、执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哪怕是再简单的工作,也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顶尖品牌,眼中只有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而具备了“工匠精神”的城市,具有了“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以“美”为魂,以“意”为先,城市中永远跳跃着一颗“匠心”。它曾经描画在西湖的半张扇面上,曾经镌刻在断桥的一把绸伞上,曾经绣刺在丝绸的几枝荷花上,执着而专注,精致且完美;如今,轻快地敲打在黑色键盘上,严谨地编写在电脑程序里,行走于互联网时代的火光电闪之中,自由而坚定,卓越且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