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创业之本。加快转型升级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东部人才港”建设,加快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区、人才生态示范区和高新产业孵化区。
从高层次人才纷纷落户下沙,到一个个高端创新平台建成,再到一个个创业创新项目开花结果……开发区坚持高端引领,不断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搭建多元创业创新平台,积极构建创新、协调、开放的生态环境和工作体系。“东部人才港”,正发挥出越来越强大的磁场效应。
创新驱动集聚优质人才项目 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140个
纤毫毕现、色彩艳丽的高清画面,大动态、高亮度的大片效果,无须遮光、布线安装,家庭客厅里就能轻松享受影院的视觉震撼——今年5月,国内首台三基色全LD激光大屏幕电视在开发区下线。这也是中科院杭州研究院花落下沙后的首个产业化项目成果。
依托杭州研究院引进的中科极光公司上半年建成年产3万台激光投影产品的生产线,不仅开发了家用纯激光大屏幕电视,还研发了专业影院激光放映机。目前已完成1.3亿元A轮融资,2亿元B轮融资正在推进中,15项专利获得授权,该项目已入选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经费达7500万元。这是开发区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发展高端人才创新项目的一个典型。
美国硅谷的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日本的首届留日学人创业大赛、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区的引才平台与触角已从国内伸及海外。积极构建“海外工作站+引才联络站+引才顾问+合作基金”的引才体系,不断完善覆盖欧美日7个国家和北上广深的全球引才网络。依托杭州市驻美国硅谷人才工作站,已先后选派4名骨干人员驻外招才引智。通过出台市场化的引才政策,充分调动引才联络站和引才顾问的积极性,与10个海外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为开发区提供了1000余个项目信息。
项目落地是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的抓手。开发区加快引进人才层次高、技术水平高、产业化程度高,能引领促进产业发展的“三高一促”项目,自2012年底实施“双百计划”以来,共受理项目700余个,每年召开项目评审会4次以上。目前,开发区已集聚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140个,其中年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6个,亿元以上达到7个。特别是围绕开发区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引进项目占到总数的40%左右,涵盖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基因检测等产业领域。2015年以来重点推进与礼来亚洲基金的合作,今年成功引进落地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美元, 其中奕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刚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6年度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之一,与谷歌、亚马逊、华为等公司共同上榜。
人才高地注入强劲活力 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835名
良禽择木而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选择了下沙这片热土。
程国华,这位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几经辗转,选择扎根下沙创建健培科技,率先推出医用胶片数码化输出方案,填补了彩色医学影像输出的市场空白。不仅如此,公司产品团队与华为合作研发医疗影像大数据分析项目,致力于智慧医疗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在10月份的西博会“西湖论健”国际高峰论坛上,健培科技展出了黑科技产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校准的“阅片机器人”,与医疗影像诊断专家展开“人机大战”,现场比拼医学影像分析,引起医学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于保华,这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在英特尔、飞利浦等大公司就职过的IT精英,两年前也落户下沙。其主导的悦信科技是一家以创新为主旨的高科技公司,从事不同距离及功率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研究。无线充电不仅可用于手机,在工业和汽车电子等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于保华介绍:“我们解决方案的充电效率、互操作性和稳定性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3D打印近年来风生水起。下沙就有这么一家神奇的3D打印公司——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3D打印可不是一般的产品。成功入选福布斯科技先锋的公司创始人徐铭恩教授,带领团队实现了商品化肝单元的批量3D打印。捷诺飞,已经不知不觉成了业界瞩目的焦点,从器官移植到药物筛选应用,徐铭恩满怀信心地说:“接下来的一两年,生物3D打印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期。”
这些声名鹊起的创业创新团队和领军型人才,给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35名,其中国家、省“千人计划”和杭州市“521”计划专家88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
完善要素保障扶持成长 创业创新平台大院名所云集
9月14日,开发区与浙江大学携手共建的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正式签约。这是继中科院理化所、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工大协同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下沙后的又一大成果。
落户东部医药港小镇的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将着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项目,并支持项目通过研究院平台孵化后在开发区落户和实现产业化。计划在5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开发区以高端平台为引领,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围绕人才创业创新要素保障,全力打造集高端创新平台、人才创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支持平台为一体的平台支撑体系,助力人才项目创业发展。
高端创新平台不断集聚。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于2015年7月正式落地,现已成功引进3个整建制团队,包含1名国家“千人”、1名国家“万人”、12名博士。与浙工大合作共建的长三角绿色制药研究院、与杭电合作共建的海洋工程中心、与浙江财经大学的大数据研究院正在有序推进。另外,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共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中科院行管局合作共建中科院杭州创新园已处于即将启动阶段。
东部生物医药小镇区块内,加速器一期顺利结顶,二期、三期也着手启动,最终将形成100万平方米的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平台。这也将成为开发区人才创业的一大新平台。开发区全力打造集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空间平台,预计2016年平台总面积将超过150万平方米。以“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两大平台为支撑,一批市级以上孵化器(共5个)和众创空间(10个)为配套,全力推进孵化平台建设。在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建设中,以政府主导建设的加速器为试点,采取“定制化建设、协约式转让”的创新模式,与孵化器无缝链接,一批高质量人才项目即将入驻。
开发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趋完善。如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生物医药重大专项,按照专业、高端、特色的建设标准,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国际化标准实验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测、实验、查询、申报、代办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充分发挥高教园区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和共享平台建设,支持人才利用多元身份(教授专家、技术总监、企业CEO)进行复合型创业,整合企业、高校、人才各方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优化创业生态环境 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完善
构建资金保障金融体系 产业基金规模达70亿元
10月27日上午,和达海外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发布会在美国波士顿举行。这也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浙江赛伯乐共同设立的我市首支海外生物医药投资基金。该基金将与赛伯乐的波士顿生物医药基金一起,以协议联投方式统一进行投资,联合基金一期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3千万美元)。此次“联姻”设立的投资基金,将推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并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杭州,发掘和培育优质的海外创新创业项目,发挥与国内投资和服务平台的协同效应。
借船出海,扬帆起航。就在稍早几天,和达海外科技投资基金也在旧金山湾区宣告成立。这也是杭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武岳峰资本合作设立的首支海外科技投资基金,将是开发区通过海外基金投资实现高端项目人才招引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尝试。新设立的海外科技投资基金的资金规模为1.5亿美元,首期到位3千万美元。
创业创新,离不开金融、资金的扶持。开发区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创造良好资金保障生态环境。对接浙江省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全力打造“双创金融谷”。围绕人才项目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构建全方位金融支持平台。政府出资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产业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计划吸引社会资本150亿元以上。针对项目种子阶段,正在设立首期5000万元的“和达之星”天使基金。针对项目的初创和成长阶段,开发区已与海邦资本、海慧识睿、深创投等合作建成首期4亿元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基金。针对项目的产业化阶段,开发区与百奥财富、百豪资本、浙民投等合作设立总规模为70亿元的产业基金。
另外,开发区针对人才多元融资需求,不断探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如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合作设立2亿元的贷款风险池基金,积极推进与浙江人才服务银行(浙商银行)的合作,为“国千”、“省千”专家提供个性化专业服务等。目前,高层次人才企业中一半以上已经完成A轮或B轮融资。
郭峰 陶青 侯正巍
供图:黄健员
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赵奕宁博士是下沙的“常客”。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股权投资的跨国基金公司,礼来亚洲基金在下沙不断找到心仪的投资对象,先后投资中肽生化等3家下沙生物医药企业。赵奕宁感言,生物医药企业成长和腾飞的要素,包括好的团队,专注于产品,还离不开政府的助推器作用。下沙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这不仅能带来跨国资源的整合,也必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落户集聚。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发区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聚焦人才创新创业的多元需求,不断提升专业化、国际化和精准化水平,着力打造政策高地和服务高地。2016年初,开发区获批首批市级人才生态示范区。
创业创新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开发区着眼于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政策体系,深入落实杭州市“27条”人才新政,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不断完善“1+X”政策体系,设立3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和6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去年的人才和科技投入资金就超过5亿元。出台并实施《开发区高层次人才租房补贴实施细则》,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每月4500元的补助。目前开发区正在酝酿并准备修订出台新一轮的人才系列新政。
良好的创业环境离不开“店小二”式的服务机制。开发区健全一站式、全方位人才服务机制,制定政策清单、项目清单和服务清单,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工商注册、创业发展、检验检疫、出入境、子女入学等问题。依托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创业促进会,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下沙学堂”学习平台,开展政策理论、经济形势、创业创新等专题培训,并举办“出入境管理”、“人才企业投融资”等培训活动。
开发区还完善市场化评价机制,借力市场机构提高项目评价专业水平。组织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为政策兑现提供依据。积极探索将风投尽职调查纳入项目评价体系,实现对项目更全面、更精准的判断。
尊重人才、学习人才的氛围在下沙日益浓厚。开发区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各类评选,如中肽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琪被评为杭州市第四届杰出人才。推出开发区首届人才奖的评选,评选出10名杰出人才、10家重才爱才单位、30位人才特殊津贴获得者。
开发区创业创新平台撷英
●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
充分利用名企引进和名所共建优势,实施科技平台建设与高端人才招引,以“一中枢”+“三功能区”的基本布局,以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医学工程、重大疾病化学制药为细分产业方向,打造集研发创新、创业孵化、生产制造、商贸物流、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全功能创业环境,助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加速提升和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大创小镇
以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和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园为核心向外辐射,依托与全省最大高教园区——下沙大学城的无缝对接优势,汇集创新资源,汇聚创业人才,打造形成以“一镇、一街、一中心、十六社区”为载体,有核无边、骏马奔腾、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创业小镇,建设成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领区,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人才创新创业的汇聚地。
●中科院理化所杭州研究院
该项目是中科院理化所与开发区管委会全面战略合作的一大成果,去年7月正式启动。主要致力于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装备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共性技术研发、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创建“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的研究机构,将打造成为浙江省、杭州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名片、新基地。
项目计划引进100名以上高端人才,5年内组建10个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现已成功引进3个整建制团队。
●生物医药加速器
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核心项目,2015年初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7.5亿元,占地135亩,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项目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对项目孵化发展过程给予专业指导服务。是集海外高层次医药人才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孵化苗圃、中试基地、产业加速器于一体的科技加速平台。预计2017年底前建成。
●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是开发区出资主导建设,由杭州精准医药研究中心负责运营的公共服务机构。平台配备了3500万元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大规模细胞培养体系和专家技术队伍。平台以新药创制为主,服务各种生物医药产品开发;以区内企业为主,服务国内外生物医药机构;以社会效益为主,为生物医药机构的发展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东部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该平台依托开发区内14所高校、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等第三方检测单位及114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资源,面向企业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转化、创新创业四大主要服务内容。
企业可通过pc端、手机端浏览检索平台网站相关信息,注册登录使用相关服务:如预约大型仪器设备检测检验、代办创新券政策申报、查找高校专家和重点实验室信息、发布对接技术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