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4:国际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中乌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英国的“哈姆雷特之问”
朝鲜连发两枚“舞水端”导弹
面向未来 铸就杭州大格局
广告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向未来 铸就杭州大格局
本报评论员
2016-06-23

开栏的话:

时间的指针到了6月底,G20杭州峰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拼搏奋斗,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使这座城市实现一次崭新的“蜕变”——

从入城口整治到交通治堵,从西湖边到钱塘江畔,城市面貌正在全面提升;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到文明素质提升,杭州正在向城市国际化迈进;从城中村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系列报道,通过全面、多维的视角,展示进入峰会倒计时的杭州已然内在的张力、砥砺前行的动力、美好未来的引力,正在呈现的别样精彩。

这是最紧张的赶考:为了服务保障G20峰会,杭州全面铺开、重点实施600多个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涉及市政交通、城市道路、城市门户、环境秩序等6大类,截至6月底,即将全面完工。脚手架落幕,阵痛期度过,出落在公众面前的,是充分展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城市人文精神、更加美丽标致、“诗画江南”的天堂杭州。

这是最明晰的目标:抓住峰会带来的历史机遇期,全面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努力把杭州建设成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面向未来,铸就杭州大格局。

这是最艰巨的担当:对干部的要求,从“四个要”——“标准要高、速度要快、作风要实、效果要好”,迅速切换、提升为“四个最”——“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杭州的干部们,一肩扛起“四个最”的重任大责,带领万千群众,共同画好美丽的“同心圆”,让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

杭州承诺的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包括108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4个城市道路整治与街容美化项目,33个城市门户综合整治项目,77个电网建设与供电保障项目,另外还有百余个通信保障供水供气改造项目等等。这不单单是改造城市环境,更是改善民生保障。

“阵痛感”过去,“获得感”到来。辅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业已开展并持续深化的专项整治,这成为打造“美丽杭州”升级版、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的切实行动。这是加快修复城市不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这是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整治提升,这是努力提升城市档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形态。

从改善提升城市环境、服务保障G20峰会,到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迈向国际化、建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杭州正在一步步构建城市大格局。

这是大格局的“营造法式”。如果把这里的步骤比喻成“三级跳”,那么,此刻的杭州尚在奔向踏板的路上,加速,加油!加油,加速!

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始终坚守“最高标准”。“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要始终对标世界名城建设的前瞻性要求来建设杭州。任何标准,都要由表及里;任何大格局,都离不开小细节。并不是在窗口挂两盆花就是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要与世界先进城市先进水平相媲美,比如环西湖整治,改造扩容了30年未更换的电缆,使环西湖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达到巴黎等世界名城的水平。把建设和惠民融合在一起,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好环境、更好发展、更好生活,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转A4版)

(上接A1版)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持续保持“最快速度”。被称为“国门第一路”的萧山机场公路,施工高峰时有1万多名干部工人,“五加二”拧紧发条,“白加黑”日夜奋战,成为很好的榜样。连接杭州火车站的西湖大道是另一条迎宾道,经过既迅速、又“精细、精致、精巧”的整治,使大道两边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整体风格洁净有序;两侧先后提升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人行道提升修复面积7800平方米,路面修缮面积6.17万平方米,立面整治面积31.14万平方米,市政设施更新200处……有了市民群众的支持,“最快速度”才能实现;有了市民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更应始终保持非常状态、采取非常措施、落实非常责任,要始终上下同欲、齐心协力,要始终行动至上、实干至上!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时刻践行“最实作风”。在杭州干部身上,“最实作风”的最鲜明体现,就是既做“狮子型”干部,又做“店小二”,拥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一手抓环境保障、一手抓安全保障,切切实实把“一个圆心、七项工作”部署抓具体、抓深入。在维稳安保方面,以细致求实的作风,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精细化;市区两级治安防控机动队已开始参与交通管理,峰会期间每天都将有更多巡逻车成为“交通卫士”。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永远谋取“最好效果”。达到“最好效果”,离不开精益求精,离不开工匠精神;达到“最好效果”,也并不是大拆大建,此次峰会场馆建设,就是秉承“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始终坚持节约和质量并重,没有重建一个场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而凤凰山脚下的馒头山、龙翔桥边的思鑫坊,是杭州最古旧的居住区,通过大规模的改造,彻底改变了“破烂里弄”的局面,还百姓宜居的精致空间。环保部门加大了空气治理力度,确保G20峰会期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通讯公司加快新站点建设速度,加强通讯保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面向未来,面向明天,杭州永远在“赶考”的路上。

走向国际化,共铸大格局——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你不仅仅“看见”杭州,还需“发现”杭州;“看见”杭州的美丽,“发现”杭州的内涵;“看见”杭州的现在,“发现”杭州的未来。

本报由此推出“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系列报道,通过系列、多维的视角,展示杭州已然内在的张力、砥砺前行的动力、美好未来的引力,敬请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面向未来 铸就杭州大格局
本报评论员
2016-06-23

开栏的话:

时间的指针到了6月底,G20杭州峰会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拼搏奋斗,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使这座城市实现一次崭新的“蜕变”——

从入城口整治到交通治堵,从西湖边到钱塘江畔,城市面貌正在全面提升;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到文明素质提升,杭州正在向城市国际化迈进;从城中村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系列报道,通过全面、多维的视角,展示进入峰会倒计时的杭州已然内在的张力、砥砺前行的动力、美好未来的引力,正在呈现的别样精彩。

这是最紧张的赶考:为了服务保障G20峰会,杭州全面铺开、重点实施600多个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涉及市政交通、城市道路、城市门户、环境秩序等6大类,截至6月底,即将全面完工。脚手架落幕,阵痛期度过,出落在公众面前的,是充分展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城市人文精神、更加美丽标致、“诗画江南”的天堂杭州。

这是最明晰的目标:抓住峰会带来的历史机遇期,全面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努力把杭州建设成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面向未来,铸就杭州大格局。

这是最艰巨的担当:对干部的要求,从“四个要”——“标准要高、速度要快、作风要实、效果要好”,迅速切换、提升为“四个最”——“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好效果”。杭州的干部们,一肩扛起“四个最”的重任大责,带领万千群众,共同画好美丽的“同心圆”,让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

杭州承诺的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包括108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4个城市道路整治与街容美化项目,33个城市门户综合整治项目,77个电网建设与供电保障项目,另外还有百余个通信保障供水供气改造项目等等。这不单单是改造城市环境,更是改善民生保障。

“阵痛感”过去,“获得感”到来。辅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业已开展并持续深化的专项整治,这成为打造“美丽杭州”升级版、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的切实行动。这是加快修复城市不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这是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整治提升,这是努力提升城市档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形态。

从改善提升城市环境、服务保障G20峰会,到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迈向国际化、建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杭州正在一步步构建城市大格局。

这是大格局的“营造法式”。如果把这里的步骤比喻成“三级跳”,那么,此刻的杭州尚在奔向踏板的路上,加速,加油!加油,加速!

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始终坚守“最高标准”。“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要始终对标世界名城建设的前瞻性要求来建设杭州。任何标准,都要由表及里;任何大格局,都离不开小细节。并不是在窗口挂两盆花就是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要与世界先进城市先进水平相媲美,比如环西湖整治,改造扩容了30年未更换的电缆,使环西湖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5分钟,达到巴黎等世界名城的水平。把建设和惠民融合在一起,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好环境、更好发展、更好生活,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下转A4版)

(上接A1版)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持续保持“最快速度”。被称为“国门第一路”的萧山机场公路,施工高峰时有1万多名干部工人,“五加二”拧紧发条,“白加黑”日夜奋战,成为很好的榜样。连接杭州火车站的西湖大道是另一条迎宾道,经过既迅速、又“精细、精致、精巧”的整治,使大道两边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整体风格洁净有序;两侧先后提升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人行道提升修复面积7800平方米,路面修缮面积6.17万平方米,立面整治面积31.14万平方米,市政设施更新200处……有了市民群众的支持,“最快速度”才能实现;有了市民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更应始终保持非常状态、采取非常措施、落实非常责任,要始终上下同欲、齐心协力,要始终行动至上、实干至上!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时刻践行“最实作风”。在杭州干部身上,“最实作风”的最鲜明体现,就是既做“狮子型”干部,又做“店小二”,拥有强烈的使命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一手抓环境保障、一手抓安全保障,切切实实把“一个圆心、七项工作”部署抓具体、抓深入。在维稳安保方面,以细致求实的作风,推进社会治安网格化、精细化;市区两级治安防控机动队已开始参与交通管理,峰会期间每天都将有更多巡逻车成为“交通卫士”。

为了一个更好的杭州,我们务必永远谋取“最好效果”。达到“最好效果”,离不开精益求精,离不开工匠精神;达到“最好效果”,也并不是大拆大建,此次峰会场馆建设,就是秉承“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始终坚持节约和质量并重,没有重建一个场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而凤凰山脚下的馒头山、龙翔桥边的思鑫坊,是杭州最古旧的居住区,通过大规模的改造,彻底改变了“破烂里弄”的局面,还百姓宜居的精致空间。环保部门加大了空气治理力度,确保G20峰会期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通讯公司加快新站点建设速度,加强通讯保障……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面向未来,面向明天,杭州永远在“赶考”的路上。

走向国际化,共铸大格局——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你不仅仅“看见”杭州,还需“发现”杭州;“看见”杭州的美丽,“发现”杭州的内涵;“看见”杭州的现在,“发现”杭州的未来。

本报由此推出“一个更好的杭州向你走来”系列报道,通过系列、多维的视角,展示杭州已然内在的张力、砥砺前行的动力、美好未来的引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