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丽华 在《相互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出台一年半后,第一批相互保险牌照终于下发。昨日,保监会批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和汇友建工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众惠”“汇友”)筹建。 2015年,国内保费收入2.4万亿,保险市场规模全球第三,但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几乎为零。相互保险对国人而言,显然是陌生的,但在国外它却是一种主流。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9.2亿人。相互保险在法国占比高达46%、日本占比45%、德国占比43%、美国占比37%。 这种提倡“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为特定群体提供便捷、实惠、互助的普惠保险服务,究竟会给国内的保险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与陌生人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按照保监会《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中的官方定义,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 首批获准筹建的三家相互保险组织中,信美的初始运营资金达到10亿元人民币,得到了蚂蚁金服、天弘基金、国金鼎兴、成都佳辰、汤臣倍健、腾邦国际、新国都、北京远望、创联教育9家主要发起会员,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教育基金会、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而且在三家中,信美是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主要针对发起会员等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发展长期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 目前国内共有约200家保险主体,不过像信美一样专注相互制寿险的此前并未有过。“人们面对风险时,凭借个人力量难以抵御,于是有共同风险的人便缴纳保费形成保障资金池,通过互保来分摊风险,这便是相互保险的起源。”信美相关人士介绍说,相互保险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扶危济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十分相近。 其他两家,众惠主要针对特定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等特定业务;汇友主要针对建筑领域的特定风险保障需求,开展工程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业务。 相互保险不代替也不颠覆股份制保险 在谈到相互制与现有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区别时,信美方面表示,在股份制保险公司,投保人买完保险之后成为客户,公司的主人是股东;而在信美,投保人买了特定保险产品后将成为会员,会员也是这家保险机构真正的主人。 此前,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曾在相关国际会议上发言称,相互保险作为新兴业态,有望成为保险业增长的新引擎。同时,相互保险具有不追求股东盈利和经营成本低廉等鲜明特点,可以为股份制保险难以覆盖的中低收入人群、高风险领域提供简便灵活的保险服务,从而有效扩大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虽然和股份制有着诸多的不同,但相互保险和股份制保险之间并不像一些言论所认为的是代替,甚至是颠覆关系。在昨日召开的相互保险新闻发布会上,保监会表示,从筹建方案来看,三家相互保险组织均遵循“和衷共济、风险共担”的核心理念,注重发挥相互保险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在当前国家亟需的小微企业、建筑企业金融服务以及特定群体养老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总体上呈现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鲜明特征,对于推进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完善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有消息称,除了已经获批筹建的三家相互保险组织,目前已有超过30家组织正在保监会排队申请相互保险牌照。 非法相互保险组织或面临清理整顿 在“相互保险”破冰前,有部分互联网公司基于网络平台推出一些所谓的“互助计划”。这些“互助计划”很简单,充值几块钱成为会员,谁得病了,大家一起出钱,凑齐几十万治病。听起来又简单又便宜。 对此,今年5月3日,保监会专门作出回应称,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相关“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同时也没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昨日,保监会在发布会上再次强调,近期一些互联网平台相继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互助计划,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保险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正常权益,保监会将加大对这些平台的监测和甄别力度,对于打着互助计划的名义而实际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业内人士分析称,相互保险“正规军”的出现,意味着在此之前,以“××互助”“××联盟”等为名的机构组织或将面临清理整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