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黄洁菁 钟永红)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还是很有道理的。最近,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用支气管镜,从郭先生的气管里取出了一只4.5厘米长的河虾。 郭先生平时生意很忙,难得和家人聚餐。前两天,他一边吃虾,一边和家人聊天。讲到开心时,他哈哈大笑,不小心将一只河虾吞入了气管。那天,郭先生无法入睡,整夜都在咳嗽。 第二天,郭先生到余杭一院呼吸内科就诊。经过肺部CT检查,医生发现这只虾卡在了他的右侧肺部支气管里。当天下午,医生通过支气管镜,钳出了异物,再一看,这只虾长约4.5厘米,堪比青岛大虾。 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林峰说,像郭先生这样误吞异物的人还不少,年轻人比老年人多。这是因为年轻人吃饭喜欢聊天、嬉笑,老年人吃饭比较慢。而误吞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有玉米粒、图钉、枇杷核等,“吞下枇杷核的这位病人,来就诊的时候,核都已经发芽了。” 遇到误吞,很多人都会选择催吐、饮醋、进食等方法,但呼吸内科的医师不建议这么做。因为气管和食管是两个通道,催吐等方法对气管异物无效,还会增加误吸风险。对于气管异物的治疗,取出异物是根本,支气管镜治疗前要求空腹4小时,特别是无痛气管镜,要求空腹8小时。 沈林峰医师提醒,平时进食时切莫过度兴奋或激动,尤其是哈哈大笑,这极易造成异物落入气道内。如果出现急性呛咳,可以适当鼓励咳嗽,咳出异物,但应保持镇静,避免剧烈咳嗽导致异物划伤气管,出现咯血、气胸。如果无法自行咳嗽排出,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急诊,通过支气管镜将异物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