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王回南 以往,到了七八十岁高龄,如果得了需要手术的疾病,大多数老人会选择保守治疗。但有位勇敢的老人,在90岁高龄的时候,果断接受了胆管结石手术。她今年102岁了,又做了一次微创取石手术。她笑称,第一次手术,自己多赚了十几年,第二次手术,自己还能再活上十年!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生了病,老人和家属转变观念,开始愿意入院接受治疗甚至手术。在杭师大附院排队手术的老人,平均年龄在八九十岁,还有不少百岁老人。那么,老人做手术值不值得?哪几类疾病需要手术? 这位102岁的李奶奶,出生于1916年1月6日,是浙江省诸暨人。十几年前,李奶奶被查出胆管结石,当时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尽快手术取石。对于手术,李奶奶并不排斥。 家人带着李奶奶四处求医,不过许多医院一看老人年事过高,频频婉拒。理由是老人心脏功能不好,手术非常危险,建议保守治疗,尽量让老人家少吃苦头。但胆管结石非常凶险,不治疗可能导致全身器官衰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李奶奶的家人找到了杭师大附院消化二科主任李之印。最终,李主任为李奶奶取出了堵在胆管内的结石。 去年春节,李奶奶胆管结石复发,还并发了化脓性胆管炎。她想起了李主任,又一次来到杭师大附院,希望能再次找他手术。但这次检查,李主任发现老人的身体比较衰弱,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手术。因此,他决定进行微创手术。 6月14日,李主任带领团队,在内镜的帮助下,为李奶奶取出了胆管结石,抽出了脓液,前后不到20分钟。术后第二天,李奶奶就恢复了以往的精神面貌,这周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102岁奶奶勇敢接受二次手术 接受手术的高龄老人在增多 如今的老龄化社会,类似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遇上重症,尤其是需要手术的疾病,以往老人及其家属多半会倾向于保守治疗。但如今,像李奶奶这样敢于接受手术的老人正在增多。 同样在杭师大附院,前两个月,杭州一位百岁老人蔡老先生,勇敢走上手术台,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他有30多年的胆囊炎病史,因为医院拒收而拖着,今年患了坏疽性胆管炎、化脓性胆囊炎并发胰腺炎,日夜剧痛,如果不治疗,恐怕撑不了多久。经过手术,现在已经康复出院,恢复了正常饮食。再之前,医院还为一位9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做了肝癌手术,如今老爷子恢复得也挺好。 “在我们医院做手术的老人,平均年龄在八九十岁,还有不少百岁老人,这和以往比有了很大变化。”李主任说,老底子,能活到五六十岁就不错了,活到70岁生了病,老人多会召集子女准备后事。现如今杭州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0岁,老百姓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渴求,有病自然会积极就医。我们病房里,还住着一位97岁的老爷子呢。 消化系统三类疾病值得手术 高龄老人做手术,究竟值不值得? 当初,在接李奶奶这台手术前,李主任也有过犹豫。老年人的心脏、肝脏、肺、肾脏等重要器官都面临老化衰竭,如果这场手术让这些器官耐受不了,一切努力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我们术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充分评估老人的脏器功能,以及疾病对于患者生命的影响。”李主任说,李奶奶的病很急很重,不手术,恐怕撑不过几天。他们要权衡的是,手术和疾病,哪个对生命的影响更大。对于老人来说,只要疾病在近期内可能威胁生命,就应该考虑手术。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三类疾病会影响老人的生命。李主任说,一是胆管结石,它可引起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高达30%到50%;二是胰腺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三是出血性疾病,比如消化道大出血,如果不止血,患者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 “老人患上这三类威胁生命的疾病,最好马上做手术。还有老人多见的恶性肿瘤,要不要手术,则需要事先评估。”李主任说,肿瘤早期手术切除,相对放化疗来说,根治的效果更好,只要身体各器官能够耐受,就适合进行手术。 这几年,在高龄老人中,胆道疾病和肿瘤多发,李主任说,定期的B超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比如消化系统结石,95%以上的胆囊结石和80%以上的胆管结石,可以通过B超发现。“中青年人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很有必要,老年人则最好每年做两次,出现身体不适,可以临时再加做一次B超,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