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妍妍 凌怡/文 张之冰/摄 两年前,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两年后,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一部全新视角的纪录片宣告正式启动,将重新观察这条中国最重要的人工之河。 昨天,在大运河南端的中国杭州拱墅,由拱墅区委、区政府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资拍摄,央视丝路纪录片团队拍摄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国之大运》在拱宸书院正式启动。 大运河是至今仍然活着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人改变大地模样的经典例证。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7条运河申遗成功。可是,所有这些运河都仅仅是作为历史遗存存在。只有中国大运河还生机勃勃:河上船只首尾接续而过,两岸高楼鳞次栉比。运河边的市井烟火气让遗迹化为诗意栖居,成为今天杭州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说,大运河见证了杭州的成长与变迁,奠定了城市格局、拓展了城市地域、繁荣了城市经济、丰富了城市文化,是杭州的“发生之河”“开放之河”“繁荣之河”“风韵之河”。而杭州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对运河杭州段进行综合保护,不让其价值和风貌断流,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高度与文化自觉。 对历史最好的保护就是让其延续,对运河最好的保护就是让河继续流动。这条河与这座城,正是中国梦的完美体现。正是缘于此种历史背景与现实机遇,由杭州日报影视工作室牵头策划,联手央视纪录频道著名导演李文举团队历时一年完成前期调研及脚本创作,共同打造出了这部《国之大运》。 “《国之大运》将围绕‘运河’与‘命运’两个主题词来展开叙事,看看人物以及事件如何改变了运河的命运,也观察运河如何与中国的命运紧密关联。” 在活动现场,总导演李文举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道,本纪录片在整体结构上共有六集,分别是“长河”“国脉”“财富”“文渊”“奇思”“今天”等。 在表现手法上,《国之大运》将把纪录片的影像之美以及“大河叙事”功能发挥到极致,构建“商业大片”标准的影像冲击力。 例如,它将多角度展现绵延1000多公里的大运河,运用航拍、水下摄影、逐格摄影等多种方式,展现运河历史及运河两岸丰富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将运用真人扮演及先进的数码技术,生动展现大运河已经逝去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并以最专业的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置景,结合三维动画技术,让大运河这幅纵贯南北的历史画卷重新“活”起来,让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历史人物——皇帝、大臣、商人、船夫、河工——重新展现他们的生命风姿。 据悉,该纪录片计划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全片的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力争在大运河申遗四周年之际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