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06:书画篆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谢伟强:我心素闲 德为艺先
美术馆是开放的大教室
雪岛:笃静守真,描绘生命的坚韧和包容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美术馆是开放的大教室
2016-06-23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原馆长王纯杰近日发文说,美术馆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开放的大教室,是新型教育场所,给人们提供直接面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体验的空间、公共交流与对话的空间以及自修与成长的空间。美术馆策划灵活多元的学习活动,诱发观众互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解构和创造,完成价值构建。美术馆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艺术学习,促进人们提升对生活理念及价值取向思考的自觉能力,让价值取向引导知识创新,引导人类健康发展。

作品被破坏应诉诸法律

近日,“美院毕业展作品被破坏事件”及类似事件引发热议,几乎都从道德习惯、素质教育、展览管理等方面去争论,而房国斌发文指出,应该从法律层面去探讨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希望那些作品受到破坏的毕业生懂得行使权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财产;也希望各美术学院,以及全国众多的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展览管理,加强展览的法律方案等软件建设,切合国家“法治”理念,打造高水平的艺术品展览馆;希望观众提高修养,文明看展。

画家有了学历和文凭不等于专业

具备了专业技能和理论,是否便等同于有了专业精神?顺德美协主席叶其嘉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说,所谓专业与否,实在不能片面地以其工作单位或工作内容而定,也不宜简单地以是否有学历或以文凭的高低而定。书画界很多名家泰斗,如齐白石、黄宾虹等有文凭乎?关山月也仅仅凭了个冒名顶替的机会半工半读地到高剑父先生主持的“春睡画院”,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艺术理论而已。他们之所以成功,与一般只有学科知识和学历的人不同,就是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弥补了自己在学科知识和学历上的不足,更在于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达到升华。

中国山水画山林精神缺失

现代山水画家如何创作为“神迹”“古迹”“遗迹”和“胜迹”绘画?艺术评论家杨小彦发文说,在绝大部分山水画家缺乏古典知识的今天,他们大概只能选择类似“胜迹”那样的对象,再加上某些特殊的地貌特征,来为中国画“复兴”勉强作注。但是山林精神的缺失,那几乎是无法寻找回来的。山林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山水的核心价值,其所造就的,是一种与社会空间相平行的文化空间,舍此则“胜迹”无所附依,而变成空洞乃至虚伪的抒情。改革开放以后诸多山水画的发展,多少证明了这一不幸事实,在作品大尺幅竞争的背后,却是精神的极度贫乏,再加上展览制度化的影响,山水画和其他画种一样,出现了专为展览而作的“展览体”,结果,本来代表“永恒不息的现在”的“胜迹”就成为某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并伪装成宏伟而受到时尚的推崇。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美术馆是开放的大教室
2016-06-23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原馆长王纯杰近日发文说,美术馆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开放的大教室,是新型教育场所,给人们提供直接面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体验的空间、公共交流与对话的空间以及自修与成长的空间。美术馆策划灵活多元的学习活动,诱发观众互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信息交流,知识解构和创造,完成价值构建。美术馆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艺术学习,促进人们提升对生活理念及价值取向思考的自觉能力,让价值取向引导知识创新,引导人类健康发展。

作品被破坏应诉诸法律

近日,“美院毕业展作品被破坏事件”及类似事件引发热议,几乎都从道德习惯、素质教育、展览管理等方面去争论,而房国斌发文指出,应该从法律层面去探讨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希望那些作品受到破坏的毕业生懂得行使权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财产;也希望各美术学院,以及全国众多的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展览管理,加强展览的法律方案等软件建设,切合国家“法治”理念,打造高水平的艺术品展览馆;希望观众提高修养,文明看展。

画家有了学历和文凭不等于专业

具备了专业技能和理论,是否便等同于有了专业精神?顺德美协主席叶其嘉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说,所谓专业与否,实在不能片面地以其工作单位或工作内容而定,也不宜简单地以是否有学历或以文凭的高低而定。书画界很多名家泰斗,如齐白石、黄宾虹等有文凭乎?关山月也仅仅凭了个冒名顶替的机会半工半读地到高剑父先生主持的“春睡画院”,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和艺术理论而已。他们之所以成功,与一般只有学科知识和学历的人不同,就是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弥补了自己在学科知识和学历上的不足,更在于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而达到升华。

中国山水画山林精神缺失

现代山水画家如何创作为“神迹”“古迹”“遗迹”和“胜迹”绘画?艺术评论家杨小彦发文说,在绝大部分山水画家缺乏古典知识的今天,他们大概只能选择类似“胜迹”那样的对象,再加上某些特殊的地貌特征,来为中国画“复兴”勉强作注。但是山林精神的缺失,那几乎是无法寻找回来的。山林精神代表了中国传统山水的核心价值,其所造就的,是一种与社会空间相平行的文化空间,舍此则“胜迹”无所附依,而变成空洞乃至虚伪的抒情。改革开放以后诸多山水画的发展,多少证明了这一不幸事实,在作品大尺幅竞争的背后,却是精神的极度贫乏,再加上展览制度化的影响,山水画和其他画种一样,出现了专为展览而作的“展览体”,结果,本来代表“永恒不息的现在”的“胜迹”就成为某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并伪装成宏伟而受到时尚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