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11:西湖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化石
预案的重要性
晨曦里的牵牛花
“绝境长城”背后的冷知识
茗屋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化石
掌上流云
2016-06-17

鲍尔吉·原野(散文家,文字如同繁星)

岩石里凝固着鱼的化石,却见不到人的化石。人太年轻了,在地球上远远没混到化石的行列里。在生物学的排序中,猛玛、鸟类、鱼、昆虫都是人的前辈。如果人排进化石的辈分里,前边还有马、牛、羊、狼、猪、狐狸、猴、猫和老鼠,早了。就像十二属相里没有人(人属人有点不像话,皇帝除外),化石里没人。

化石是什么?是大自然对物种的珍重。大自然把它看好的动植物变成化石,永久保存,它们一定是好东西。从对环境的价值说,人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尽搞破坏了。大自然心里有数。

大自然能耐大,它把蜻蜓的翅膀化为石头,或者说化为石头的纹理,这才是鬼斧神工。世上有比蜻蜓翅膀更薄的东西吗?没有。人的眼皮薄吧?但比十层蜻蜓翅膀还厚。世上竟有蜻蜓的化石。清晰地带着翅膀的脉络。可见,化为石者不仅有动物骨骼,还可以有蜻蜓肚子(里边一包水)和翅膀,跟石头浑然一体。化石里有植物的叶子。叶子只是一些纤维,蜻蜓的四只翅膀也是纤维,它们怎样能变成石头呢?石头和蜻蜓翅膀的分子式完全不一样,它们竟然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奇迹。当年赤峰广播电台有一位工程师就订一本杂志——《化石》。每天傍晚,他捧着《化石》坐在花园前的楼房台阶上阅读。读一会儿抬眼瞧瞧四周,可能琢磨周围有什么东西可以变成化石。晚风吹来,花园里的扫帚梅和胭粉豆摇来摇去,好像躲避蜜蜂爬梳的痒。花与蜂都可变为化石,但电台大楼和编辑们变不了,人尤其变不成化石。新杂志来到,电台的工程师在杂志封面外边黏一层牛皮纸,每天下班坐在台阶读。冬天,他把屁股靠在收发室暖气上读。为什么不在家读?可能他老婆不允许活人读化石书。我想他就像矿难中踡在巷道中吃一块木头的人,这是唯一的精神食粮。他每月需要把这本杂志均分30份,每天只读一份。一个字都不能多读。多吃多占的结果是阅读饥荒。假如《化石》杂志48个页码。小月30日,他可读1.6页。大月31日读1.55页,即读1页半之后再读6行。赶到二月份过年,每日可读1.72页,合算。过年干啥都合算。

人说比尔·盖茨盖的半穴居豪宅的前厅铺着始祖鸟化石。这么弄,好像不太吉利。但逝世的不是盖茨而是乔布森。化石有可能更接地气。我觉得可以把化石看成是玉。虽然玉顶着非常好听的称呼,有人在名字里加了玉,但玉没什么来头,看不出前生。化石的前生不言而喻,鱼、鸟,这是身份,有谱系。按能量守恒定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前体或者叫因,都可以找到自己不同形态的前生。但人记不住前生,这辈子也没收到过提示,星座血型跟前生均无关系。假如我前生是一只猞猁,现在见到猞猁我一点都不激动。有人在街上喊“猞猁”——我也不会回头。所有的记忆一托生就被抹掉了。说到这儿,我更加佩服化石,人家有前生。而且,连蜻蜓都有化石,人却没有。人死了火化,更没机会化石了。地球上每几分钟消失一个物种,变化石根本变不过来。

假如有人发明出速成化石的办法,我提议变化石的清单是马鞍、小提琴、蜜蜂、眼镜、吉他、钱、苹果、西红杮、橘子、茶叶。提10项就行了,别人还提呢。可惜音乐不能化石,人的情感不能化石,云彩化不了石,味道不化石。好多好东西都化不了石。音乐、情感、云彩、味道最后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可能变成了暗物质,此事须问丁肇中。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化石
掌上流云
2016-06-17

鲍尔吉·原野(散文家,文字如同繁星)

岩石里凝固着鱼的化石,却见不到人的化石。人太年轻了,在地球上远远没混到化石的行列里。在生物学的排序中,猛玛、鸟类、鱼、昆虫都是人的前辈。如果人排进化石的辈分里,前边还有马、牛、羊、狼、猪、狐狸、猴、猫和老鼠,早了。就像十二属相里没有人(人属人有点不像话,皇帝除外),化石里没人。

化石是什么?是大自然对物种的珍重。大自然把它看好的动植物变成化石,永久保存,它们一定是好东西。从对环境的价值说,人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尽搞破坏了。大自然心里有数。

大自然能耐大,它把蜻蜓的翅膀化为石头,或者说化为石头的纹理,这才是鬼斧神工。世上有比蜻蜓翅膀更薄的东西吗?没有。人的眼皮薄吧?但比十层蜻蜓翅膀还厚。世上竟有蜻蜓的化石。清晰地带着翅膀的脉络。可见,化为石者不仅有动物骨骼,还可以有蜻蜓肚子(里边一包水)和翅膀,跟石头浑然一体。化石里有植物的叶子。叶子只是一些纤维,蜻蜓的四只翅膀也是纤维,它们怎样能变成石头呢?石头和蜻蜓翅膀的分子式完全不一样,它们竟然可以互相转化,这就是奇迹。当年赤峰广播电台有一位工程师就订一本杂志——《化石》。每天傍晚,他捧着《化石》坐在花园前的楼房台阶上阅读。读一会儿抬眼瞧瞧四周,可能琢磨周围有什么东西可以变成化石。晚风吹来,花园里的扫帚梅和胭粉豆摇来摇去,好像躲避蜜蜂爬梳的痒。花与蜂都可变为化石,但电台大楼和编辑们变不了,人尤其变不成化石。新杂志来到,电台的工程师在杂志封面外边黏一层牛皮纸,每天下班坐在台阶读。冬天,他把屁股靠在收发室暖气上读。为什么不在家读?可能他老婆不允许活人读化石书。我想他就像矿难中踡在巷道中吃一块木头的人,这是唯一的精神食粮。他每月需要把这本杂志均分30份,每天只读一份。一个字都不能多读。多吃多占的结果是阅读饥荒。假如《化石》杂志48个页码。小月30日,他可读1.6页。大月31日读1.55页,即读1页半之后再读6行。赶到二月份过年,每日可读1.72页,合算。过年干啥都合算。

人说比尔·盖茨盖的半穴居豪宅的前厅铺着始祖鸟化石。这么弄,好像不太吉利。但逝世的不是盖茨而是乔布森。化石有可能更接地气。我觉得可以把化石看成是玉。虽然玉顶着非常好听的称呼,有人在名字里加了玉,但玉没什么来头,看不出前生。化石的前生不言而喻,鱼、鸟,这是身份,有谱系。按能量守恒定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前体或者叫因,都可以找到自己不同形态的前生。但人记不住前生,这辈子也没收到过提示,星座血型跟前生均无关系。假如我前生是一只猞猁,现在见到猞猁我一点都不激动。有人在街上喊“猞猁”——我也不会回头。所有的记忆一托生就被抹掉了。说到这儿,我更加佩服化石,人家有前生。而且,连蜻蜓都有化石,人却没有。人死了火化,更没机会化石了。地球上每几分钟消失一个物种,变化石根本变不过来。

假如有人发明出速成化石的办法,我提议变化石的清单是马鞍、小提琴、蜜蜂、眼镜、吉他、钱、苹果、西红杮、橘子、茶叶。提10项就行了,别人还提呢。可惜音乐不能化石,人的情感不能化石,云彩化不了石,味道不化石。好多好东西都化不了石。音乐、情感、云彩、味道最后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可能变成了暗物质,此事须问丁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