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严卫华 龚一桦 驻建德记者 李牡娇 “如果不打那4个电话,他自己肯定可以逃命。”回忆起5月28日村里山体滑坡的那一天,建德市新安江街道丰产村水利巡查员郑寿荣一脸沉重。 郑寿荣口中的那个他,就是在灾害发生时几分钟内,拨打电话示警邻居逃命的郑建祥。“山体滑坡了,你们赶快逃命!”接到电话、只穿了条短裤的郑有明,马上与家人逃奔屋外,郑有明一家5人都成为幸存者,而郑建祥却因为错过了逃生的时机,在路上不幸遇难。 在生死关头,他念着别人的安危 记者在丰产村见到郑建祥的弟弟郑建昌时,敦厚的他神色茫然,红红的眼睛里硬是忍着泪水不让它掉下来。 5月28日,一个普通的初夏夜晚,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丰产村横路自然村的平静。晚上9点左右,看着雨小了,郑建昌就早早睡下。再次有意识时,耳边传来的是哥哥急促的喊声:“快点背着妈到村里去。” 此时,郑建昌听到,外面传来山石滚落以及击打在竹林上的声音,老房的墙体已经变形。而眼前的哥哥,却依然在用手机打着电话,有些打通了,有些没通,电话内容都是告诉对方让他们快点跑,让村干部来救险。 刚跑出家门,突然路面下沉陷落,等他转身反应过来的时候,身后只有一片土石埋没的黑暗,再也看不到哥哥和母亲的身影。 “如果不是来回电话耽搁、照顾母亲,他自己一人早就逃出了。”村民们说,生死关头,郑建祥心里念着的是家人和邻居们的安危,把他们都通知到后,自己才最后一个离开。 送殡的队伍,排到了公墓山脚下 6月5日,是郑建祥和母亲储小妹出殡的日子。 郑建昌捧着哥哥和母亲的遗像走在队伍的最前端,但还是无法接受哥哥已经离开的现实。 郑建昌今年33岁,哥哥43岁,都是单身。“说到底还是家里穷,兄弟俩的婚姻也就耽搁了。”村里人说,家里年迈父母需要照顾,母亲脚有残疾,本来可以办个残疾证,但郑建祥觉得有两兄弟在,坚持自己全责赡养。 “内向、和善、好学,多才多艺,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说起郑建祥,邻居们都是一口夸,只要有事叫他帮忙,他肯定二话不说,谁家小孩需要接送上学,郑建祥只要有空,都会主动帮忙。 他的书法与象棋在村里是公认的“最好”,每年春节与红白喜事,村村户户的对联都由郑建祥义务承包,他还经常自己贴钱买红纸帮村民写春联。 从小到大,郑建祥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也都是名列前茅,但因为家里困难,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每天上午比别人早到半小时,下午又迟走半小时。”老板钱有良的眼里,郑建祥是个业务强、尽心尽责的好帮手。 每日繁重的工作后,他总要学习到半夜。不久之后,郑建祥就成为工地上的钢筋带班师傅,给他一张图纸看几眼他就知道该用什么钢筋、多少钢筋,工友们谈起他的手艺都竖起了大拇指。去年,郑建祥还自学考出了中级钢筋工职业资格证,可以拿到每月8500元的稳定工资。 眼看生活蒸蒸日上了,郑建祥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个房子,让全家人搬出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村里已经批准地基,就等开工了。但突如其来的这场灾害,将这个日渐好转的家庭住房梦一下子打碎了…… 在当天数百人的送行队伍中,有当地的村民,一起工作过的工友以及生前的好友们,他们都自发前来送郑建祥最后一程,长长的队伍一直从公墓排到了山脚下。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