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建成后连续5年的蓄水试运行,三峡工程今年已进入全面验收阶段。如果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工程的防洪效益,即使发生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相信三峡工程依然经得起考验。
强降雨来袭,局部地区洪灾多发,长江水位一度超历史同期——长江可能再度发生1998年般流域性大洪水的预警,主汛期之前就已传开。屡遭水患的长江准备好了吗?三峡工程准备好了吗?
长江多处水位
超过1998年同期水位
至今保持着高水位运行态势
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介绍说,长江流域的气象、水文、水利等众多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都对今年的长江汛情进行了专业性的预测,多方面的预测结果显示,长江有形成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季约从6月中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时长约30天,雨量达300毫米左右。1998年长江中下游于6月11日进入梅雨季节,由于当年出现“二次梅”,降雨与上游的强降雨遭遇,形成了流域性大洪水。
“长江流域今年3-5月的水情、雨情主要特征与1998年十分相似。”陈桂亚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从今年3月初开始持续上涨,且一直维持着上涨趋势。汉口、大通、城陵矶、湖口等水文站点水位于3月开始超过历史同期水位,目前已先后超过1998年的同期水位,而且至今保持着高水位运行态势。
经过长江水利委员会3月和5月两次预测,预计6-8月主汛期内,长江中游局部地区降雨量将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五成以上。陈桂亚分析说,在这种基础水位偏高的情况下,一旦梅雨季节的强降雨与长江上游及各大支流的来水遭遇,形成顶托,长江形成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超过六成。
长江防洪体系今非昔比
科学调度可抗击1998年级别洪水
陈桂亚表示,长江防洪体系今非昔比,如果发生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中下游蓄滞洪区无需启用。
在经过几年的科学研究,2009年《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按照这一方案,三峡水库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在科学调度的前提下,可以抗击1998年级别的洪水,基本不用启动分洪区。特别是长江上游水库群的陆续建成,对长江流域防洪的联合调度效应开始形成。
在堤防方面,长江委防办主任陈敏告诉记者,1998年底,国家全面启动加固长江干堤工程。到2002年,经过4年的建设,跨越鄂、赣、湘、皖四省的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
在长江汉口江段大堤对面的楼房外墙上,记者看到1954年、1998年洪水水位线。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汉口分局局长刘少安说:“现在的堤防可以稳稳将这两个级别的洪水挡在河道内。”
在汛情监控方面,如今人人都有手机,指挥、调度、协调、沟通快捷。更为重要的是,长江流域所有的水雨情监测都实现了自动化,依靠现代化的监测站点和设备,自动报汛。同时,指挥体系建设、防汛预案设置等,都比18年前完善了许多。
“这些非工程体系建设,是另一个钢铁长城,织就一张全面、专业、快速、灵活的防洪体系保障网络。”陈敏说。
三峡工程面临防洪大考
目前已完成汛前腾库工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三峡工程设计坝顶高程185米,设计正常运行水位175米,相应库容393亿立方米;设计防洪限制水位145米,相应库容171.5亿立方米。也就是说,三峡水库汛期的防洪库容共有221.5亿立方米。
2008年,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75米试验蓄水,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始研究三峡水库防洪调度。陈桂亚表示,仅凭三峡水库的调度,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就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按国家批复的汛期调度运用方案,每年汛期来临之前,三峡水库水位要视长江水情,以均匀消落的方式,泄水腾库,至6月10日左右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确保洪水到来前“虚库以待”。
目前,三峡水库已完成汛前的腾库工作,水位已降至145米左右运行。陈桂亚说,经过建成后连续5年的蓄水试运行,三峡工程今年已进入全面验收阶段。如果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工程的防洪效益,即使发生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相信三峡工程依然经得起考验。
链接
三峡工程防洪能力到底有多大?
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
整个汛期,三峡水库都处于随时拦蓄洪水的状态,并且一旦长江下游的防汛形势好转,则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出库流量,降低水库水位。这样,水库防洪库容通过“拦蓄-控泄-拦蓄”不断重复利用,防洪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峡工程抵御洪水的能力究竟有多大?”陈桂亚说,这里有两个概念,一直被误读。
他说,说三峡工程能够抵御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是从工程本身而言。三峡工程的设计标准按可防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说的是在遭遇万年一遇的长江洪水时,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不会被破坏,在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时,工程仍能正常运行;说三峡工程可将长江防洪标准由二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是就工程对长江整体抵御洪水能力的提升而言,两者有本质的差别,但常常被媒体及受众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