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5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7:区县(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一个麻绣老织匠的守望
留下最美游步道 邀你来“洗肺”
带你悦览大杭州
江锦社区 成立志愿服务团
江干拥抱“互联网+”绘就创新智慧新蓝图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唧唧复唧唧
一个麻绣老织匠的守望
2016-05-18
邵殿水织的麻布纱孔细密、光滑平整。
织麻布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细致活。
如今年纪大了,一天最多只能织一丈布,每尺布邵殿水只收10元钱的加工费。
织机前的邵殿水,神情十分专注。

文/驻淳安记者 程海波 通讯员 叶德喜

摄/程海波

早在20年前,邵殿水就是郑中村里最后一个织麻布的人了。

郑中村是淳安县王阜乡乡政府所在地。王阜自古以来,就有两样东西最有名气:山上长的山核桃和随处可见的麻绣。因为王阜一带古称八都,所以这里的麻绣也被称为“八都麻绣”。

“柏子树,柏子丫;柏子树下好人家。生个男儿会作山,生个囡儿会挑花。一挑挑到十七八,嫁着一个好人家。”用麻布刺绣而成的麻绣,不仅可以缝衣做袜,用于生活生产,而且还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同这首民谣,一唱就唱了千百年。

邵殿水是从22岁开始学习这门祖传技艺的。如今,家里那台仍在使用的织机,就是他学会织麻布后不久置办的,用到现在有50多年了。那只在他左右手来回传递的梭子,也早已磨得油光锃亮。

织布是繁琐的体力活、技术活,而且需常年穿村走户,所以男织匠居多。能把麻布织得纱孔细密、光滑平整的好织匠,一天最多可织两丈布。

邵殿水当年就是远近闻名的好织匠,一年里驮着织机差不多要织十四五个村子的布。因为能吃苦,又有活干,那时候他每天差不多可以拿2个半工分,相当于一个人赚两个半人的钱。

麻绣的制作工艺十分原始古老。从种麻、收割、翻晒、蒸煮、剥皮,到捻丝、搓线、纺纱、漂浣,再到织布、染色,最后到挑花,全部手工操作,时间长,环节多,工艺流程十分复杂。

正因为如此,已经很少有人再将麻绣作为生活日常用品,邵殿水家中的那台老织机,一年时间里也是难得传出唧唧呀呀的织布声。偶尔坐在织机前织上几丈麻布,也不纯粹是为了钱,更多的是一种回忆的享受。

2005年,八都麻绣被浙江省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八都麻绣又被杭州市列为非遗濒危保护项目。

虽然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年过七十,不过,织了差不多一辈子麻布的邵殿水倒是不太担心这项技艺会失传。他的理由是,政府现在很重视这项技艺的传承。

让他惦记的,倒是麻绣所代表的这片土地上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刺绣在麻布上象征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唧唧复唧唧
一个麻绣老织匠的守望
2016-05-18
邵殿水织的麻布纱孔细密、光滑平整。
织麻布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细致活。
如今年纪大了,一天最多只能织一丈布,每尺布邵殿水只收10元钱的加工费。
织机前的邵殿水,神情十分专注。

文/驻淳安记者 程海波 通讯员 叶德喜

摄/程海波

早在20年前,邵殿水就是郑中村里最后一个织麻布的人了。

郑中村是淳安县王阜乡乡政府所在地。王阜自古以来,就有两样东西最有名气:山上长的山核桃和随处可见的麻绣。因为王阜一带古称八都,所以这里的麻绣也被称为“八都麻绣”。

“柏子树,柏子丫;柏子树下好人家。生个男儿会作山,生个囡儿会挑花。一挑挑到十七八,嫁着一个好人家。”用麻布刺绣而成的麻绣,不仅可以缝衣做袜,用于生活生产,而且还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同这首民谣,一唱就唱了千百年。

邵殿水是从22岁开始学习这门祖传技艺的。如今,家里那台仍在使用的织机,就是他学会织麻布后不久置办的,用到现在有50多年了。那只在他左右手来回传递的梭子,也早已磨得油光锃亮。

织布是繁琐的体力活、技术活,而且需常年穿村走户,所以男织匠居多。能把麻布织得纱孔细密、光滑平整的好织匠,一天最多可织两丈布。

邵殿水当年就是远近闻名的好织匠,一年里驮着织机差不多要织十四五个村子的布。因为能吃苦,又有活干,那时候他每天差不多可以拿2个半工分,相当于一个人赚两个半人的钱。

麻绣的制作工艺十分原始古老。从种麻、收割、翻晒、蒸煮、剥皮,到捻丝、搓线、纺纱、漂浣,再到织布、染色,最后到挑花,全部手工操作,时间长,环节多,工艺流程十分复杂。

正因为如此,已经很少有人再将麻绣作为生活日常用品,邵殿水家中的那台老织机,一年时间里也是难得传出唧唧呀呀的织布声。偶尔坐在织机前织上几丈麻布,也不纯粹是为了钱,更多的是一种回忆的享受。

2005年,八都麻绣被浙江省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八都麻绣又被杭州市列为非遗濒危保护项目。

虽然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年过七十,不过,织了差不多一辈子麻布的邵殿水倒是不太担心这项技艺会失传。他的理由是,政府现在很重视这项技艺的传承。

让他惦记的,倒是麻绣所代表的这片土地上前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刺绣在麻布上象征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