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之江,浩瀚东来。
作为长三角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杭州,正力求以创新来释放更强的驱动力,借着G20召开的契机,将金融之江带向世界的舞台。
据史料记载,两宋时期的杭州已经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当时的金融业务多种多样,信用管理也不断创新,频繁的金融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力。
而今,金融创新,无疑是推动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杭州,以打造国内一流财富管理中心和全国互联网创新中心来为杭州金融创新增添助力,并且为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更多可能。
29988.93亿元
资本市场持续发力 存贷款增速双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杭州市金融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项金融业指标在全省均居前列,有力地支持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季度,杭州市金融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开局良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27.24亿元,同比增长11.8%,较去年末下降3.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速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1.2个百分点。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杭州的存贷款余额增速显著。3月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988.93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
杭州企业债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全市企业在各类市场合计发债401亿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全市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326亿元,占全省的45.5%,同比增长64.5%。
伴随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速构建,杭州企业在全面对接资本市场上也动作不断。
一季度,我市新增1家境外上市,新增募集资金110.13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增发融资259.05亿元。至3月末,全市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119家,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202家。
1380支
创一流财富管理中心 推动私募金融服务业发展
杭州,以其承接上海、面向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资金洼地”、“资本高地”的优势,聚集资本,成为众多金融机构向往的一片金融高地。
杭州市政府出台《杭州财富管理中心建设2015年度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杭州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中的工作任务,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私募金融机构,则是杭州打造财富管理中心的核心和龙头。为进一步优化私募金融业发展环境,通过强化财政扶持、落实税收优惠、大力招引人才、推进集聚区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等一系列举措来打造国内私募金融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并促进私募金融业务创新,力争私募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截至3月末,全市已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1043家,备案基金1380支,管理资金规模1376.45亿元,占到全省资金总额半壁江山。
金融小镇,也是我市财富管理中心的特色。一季度,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累计集聚各类私募基金机构达500家,管理资产规模达2300亿元。余杭梦想小镇累计引进股权投资机构194家,管理资本达407亿元。拱墅运河财富小镇、萧山湘湖金融小镇和富阳黄公望金融小镇分别累计集聚财富管理机构6家、36家和52家,管理资金规模分别达127亿元、41.11亿元和47亿元。初步形成了“业态丰富、各具特色、集群共进”的杭州特色金融小镇发展格局。
7家
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 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发展
作为互联网金融高地,杭州见证了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这里腾飞。
杭州互联网金融创业气氛浓厚,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并形成了“一超多强,遍地开花”的大好局面。“一超”,即蚂蚁金服;“多强”包括挖财、微贷网、鑫合汇、盈盈理财等,它们代表了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融合发展。
一季度,全市互联网金融实现增加值50.92亿元,占GDP比重2.3%,同比增长16.4%。同时,我市7家拥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7443亿笔,金额1150亿元,分别占全省第三方支付业务的89.1%和88.6%。
另一方面,没有实体网点,网络银行仅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一切业务都在互联网上开展,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更多可能。
而杭州,也充分利用其区域优势和创新创业环境,增速网络银行的发展。其中,网商银行开业以来总体运行良好,业务量不断增长。至3月末,网商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276.09亿元,比年初新增21.09亿元。
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我市蚂蚁金服、网易、挖财、浙商银行等4家单位当选首届理事会单位。
此外,钱江新城作为杭州的CBD,金融中心地位日益突显。随着“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境内外重点机构和高端金融人才,营造集聚效应,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