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4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6:杭州湾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小车间蕴藏大乾坤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聆听德清“文化车间”亲历者说:
小车间蕴藏大乾坤
2016-04-29

驻德清记者 张骥鸿 陈炜 徐赛华

眼前,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廊,廊檐雕刻了各种历史典故,廊顶的梁柱上是各种鲜艳的历史故事彩绘。穿过长廊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四周布满了鲜花和植物,最令人惊讶的是,绿化丛中的井盖上都印着精美的图案。

这是哪里?刚进工厂报到的何佩有些恍惚。

车间里“唰唰”的声音让她很快回过神来:这就是自己日后的工作地——一家服装厂。

何佩跑到大门口,把刚才还来不及记的厂名记了一遍: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她暗暗下决心,一定在这里好好干。

这是德清大大小小30个文化车间的一个镜头。藏在这个县城繁忙的车间深处,有很多故事,或感人、或振奋、或钦佩。

4月26日,随着在德清举行的湖州市“文化车间”创建工作会议,凭借两年多的创新探索,德清“文化车间”的创建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啧啧称赞。

走进德清企业,让我们一同聆听,来自车间里的动人故事。

企业如家暖人心

德清高新区 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员工何佩:

一群农村姑娘,能站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当一回明星的感觉,至今难忘

我的老家在贵州。2008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踏进了这座有点陌生的城市——德清。和德清的交集,仅仅是大学室友对她家乡的描述。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上班,直到现在也是。

我从没想过要换工作。为什么?因为我的老板是钱安华,我相信厂里有很多员工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不再想换别的工作了。

我听工友说,2003年,安泰从杭州搬迁到德清后,人数从100多人扩大到近千人。起初因为管理没及时跟上,一度影响了企业经营。

那个时候,大家都心灰意冷,觉得企业可能不行了。钱总站了出来,告诉大家,他一定会带领公司渡过难关,希望大家和他一起努力。

你现在看到的文化长廊、文化广场,还有绿化、健身设施都是那个时候陆陆续续开始建起来的。还有走廊里、屋檐下和河边栏杆上的彩绘、诗词、格言,也是钱总亲自挑选设计的。

之后,在钱总的倡议下,企业成立了拉丁舞、人塔、器乐等文体俱乐部,并聘请专业老师来授课,尤其是人塔俱乐部的老师,都是从西班牙邀请来的资深人塔运动员。这些俱乐部全部免费开放,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很喜欢跳舞,每天晚上6点到8点是我最期待的时间。舞蹈训练虽然累,但我心情很愉悦,整个人都放松不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2014年,我们登上了《中国梦想秀》舞台,很自信地表演了电影《如果·爱》中的经典片段《十字街头》。

你知道吗,表演结束后全场起立为我们鼓掌。评委不敢相信,我们是业余舞者。那一刻,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尤其当钱总来到舞台上给我们拥抱时,几个姐妹都哭了。我们报名的时候,担心节目选不上,钱总就鼓励我们;每晚的训练,钱总都会来,为我们加油打气。我们几点结束,他就几点回去,多晚都陪着我们。

一群农村姑娘,能站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当一回明星的感觉,至今难忘。

后来,钱总将企业包装车间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改成了“桃花庄博物馆”,馆里摆放的都是企业发展历程、员工形象展示、文体活动照片等东西。

“安泰时装”自成立之初就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钱总经常和我们说,他要把这里打造成“劳动者的天堂”,希望大家能把这里当成家,开心地工作和生活。

什么是劳动者的天堂?有工作,有生活,有关怀,很温暖。

这些年,文化氛围逐渐浓郁,大家真切感觉到了企业的好,干劲更加足了。

今年年后,“安泰时装”的返工率起码有98%。我的一个朋友不能及时回来,就托我带口信给公司:“家里忙,晚几天回,望公司批准。”

我们厂主要以外贸为主,有时候来了一个大订单,晚上难免会加个班,很正常。以前宿舍、车间两点一线跑,很枯燥。现在有盼头了,加完班还有很多娱乐活动。

这几年,企业发展很快速,公司分别在山东、苏州和越南建立了加工基地,业务还拓展到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听领导说,今年一季度,企业销售额将近1.3亿,比去年同期增了不少。

为什么兄弟姐妹这么拼,在我们企业待过,你才能真正感受到。

百里送琴显大爱

德清洛舍镇 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鹏:

希望钢琴企业的员工不仅会做钢琴,还要会弹,这样才能造出有“生命”的钢琴

去年8月,“乐韵钢琴”建成了“文化车间”。通往车间的楼梯是琴键、扶手是音符。车间二楼,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串起了钢琴梦想教室、心灵驿站、传承舞台、职工之家、文化展厅等场所,每个细节都彰显了钢琴企业的特色。

在我看来,企业不仅要有内涵,还应该积极传递正能量,这对长远发展肯定有积极影响。

给你说个事。2011年,江苏南京有个大二的女孩,她从小就有一个钢琴梦。但因家庭条件不好,这个女孩只能在暑假帮着做环卫工的父母捡垃圾、扫地,想多挣点钱买架钢琴。

这个消息,被我们洛舍镇的党委政府看到了。当时还是党委宣传委员的谈国明主动找到了我,说愿不愿意帮助这个女孩。同时,他告诉我,这是一次公益,可能不会有媒体来报道。

我们觉得,一架钢琴,对于女孩来说,或许是一辈子的梦想。因此没有犹豫,立即挑选了一架厂里最好的克拉维克钢琴。

大概是当年的9月底,在镇领导的陪同下,我们驱车360多公里来到南京,找到了这个女孩。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很朴实的家庭。几个装满衣物的纸板箱、一张折叠的旧圆桌和一条长板凳,几乎没有多余的物品。

当我们把锃亮的钢琴搬进10多平方米的屋子时,小女孩流泪了,充满了惊喜和感谢。拿到钢琴以后,她立刻弹了起来,她的父母连连向我们道谢。

我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件事情后来还是被媒体挖了出来。那段时间,我经常收到同行的短信,夸我们做得好,有担当。

知名度提升了,对于产品销售也有促进。这几年,乐韵钢琴经常走进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参加钢琴乐器展,跨区域进行销售。

2011年,我们与奥地利百年品牌克拉维克钢琴公司合作,延伸钢琴产业链,开始走国际化高端路线。不仅如此,有着30多年调律经验的韩国技术师李炳男慕名来到企业担任技术总监。

今年一季度,企业的销量同比增长40%。前不久,有个西安客户来洛舍考察。到我们厂里参观了一圈,就立马决定和我们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他和我说,很喜欢我们的车间,很有文化气息,感觉到我们是在用心做钢琴。

所以我觉得,企业除了要善于经营管理,更应该有责任和担当意识。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就好比是无形资产,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今年,我们通过开展全县“文化车间”创建,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正能量。从1月1日开始,县文广新局就联合乐韵钢琴举办免费的钢琴培训。每个星期,我们会邀请县里的钢琴老师进企业教学。

在我看来,钢琴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我们希望钢琴企业的员工不仅会做钢琴,还要会弹,这样才能造出有“生命”的钢琴。因此,钢琴培训原本只是针对镇上钢琴企业的员工。没想到,消息一出引来很多市民报名。就连隔壁乡镇的人也赶来上课。

“乐韵钢琴”能为社会尽点应尽的义务,尤其看到大家都这么热情,我们很开心。

搭建平台“种”文化

德清钟管镇 钟管镇工会专职副主席徐金松:

只有拥有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文化理念,才能让不同企业打通心灵的围墙

钟管镇中小企业很多。这些年,钟管镇党委政府一直积极引导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搭建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到的心得。

最大的特色就是“和”。钟管镇企业文化建设打破了企业间的围墙,突出区域共建共享。

给你举个例子。2013年,在镇南舍工业功能区,浙江依蕾毛纺有限公司新购了一批产品,还来不及卸货。但得知园区另一家企业有借车需求,二话不说,立刻把厂区唯一一辆3吨叉车派去“救急”。

还有一次,园区的“丸高制衣”为了防护生产设备急需一批铁皮,另一家企业“神龙链传动”则需要一批废布料擦机械设备。正当两家企业各自发愁的时候,镇上出面调配资源。最终,两家企业调换了剩余物资,正好废物利用。

像这样资源互补、企业互助的情况,在南舍工业功能区比比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之间都非常愿意伸出援手。

我相信,只有拥有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文化理念,才能让不同企业打通心灵的围墙。

正因如此,镇上提出要完善“10分钟工作圈”,进一步推广这种互帮互助模式。这样一来,企业间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传递开来。

开展“文化车间”创建以来,这种好氛围一直在延续。去年开始试点“文化车间”的“依蕾毛纺”,是镇上最早一批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

在“职工之家”基础上,“依蕾毛纺”积极拓展广场文化、车间文化,将企业“走高科技现代毛纺织企业之路”的特色文化贯穿其中,努力打造员工的精神家园。

现在,“依蕾毛纺”的“文化车间”成了公共的“文化车间”。隔壁的“美生橱柜”、“龙力机械”等企业都喜欢来借场地开展文体活动、信息交流、企业党建等。

今年3月,在钟管镇举行的全县企业“文化车间”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期间,“依蕾毛纺”正是其中一个参观点。

县里为什么很重视“文化车间”创建?我的理解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文化的纽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凝聚力,有助于长远发展。

刚才和你讲的南舍工业功能区,区域里有企业员工4000多名,其中新居民1000多人,不少还来自苗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为了让他们融入钟管这个大家庭中来,镇上积极组织企业设立志愿者工作站、青春驿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搭建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年,我们还联合企业举办彝族“火把节”文艺晚会,圆彝族同胞的思乡之情。

短评:

人心的力量

陈炜

小时候,对车间的印象,除了轰鸣的机器,大声说话的人,恐怕就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灰尘了。

那是一种嘈杂昏暗的记忆。

但发生在小城德清企业车间里的一个个故事,让人抛却了脑海里最原始的景象,耳目一新。

有歌声,有关爱,有活力。

文化车间,形式可以多样,但说到底,就是为了凝聚人心。人心是归属感,是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一方产业做强做大的核心。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大环境下,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发生在德清企业车间里的这种文化创造,正在迸发一股力量:凝聚共识、培育品牌,提升企业软实力,推进企业走向市场。

这股力量如同这个季节漫山吹拂的风,或许,在不久之后,不仅将吹遍本土的企业,还将给整个江南带来盎然生机。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已经吹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号角。我们期待,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出现更多德清文化车间一样的故事,面对挑战,不畏艰险,凝聚人心,再出发。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聆听德清“文化车间”亲历者说:
小车间蕴藏大乾坤
2016-04-29

驻德清记者 张骥鸿 陈炜 徐赛华

眼前,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廊,廊檐雕刻了各种历史典故,廊顶的梁柱上是各种鲜艳的历史故事彩绘。穿过长廊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四周布满了鲜花和植物,最令人惊讶的是,绿化丛中的井盖上都印着精美的图案。

这是哪里?刚进工厂报到的何佩有些恍惚。

车间里“唰唰”的声音让她很快回过神来:这就是自己日后的工作地——一家服装厂。

何佩跑到大门口,把刚才还来不及记的厂名记了一遍: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她暗暗下决心,一定在这里好好干。

这是德清大大小小30个文化车间的一个镜头。藏在这个县城繁忙的车间深处,有很多故事,或感人、或振奋、或钦佩。

4月26日,随着在德清举行的湖州市“文化车间”创建工作会议,凭借两年多的创新探索,德清“文化车间”的创建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啧啧称赞。

走进德清企业,让我们一同聆听,来自车间里的动人故事。

企业如家暖人心

德清高新区 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员工何佩:

一群农村姑娘,能站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当一回明星的感觉,至今难忘

我的老家在贵州。2008年9月大学毕业后,我踏进了这座有点陌生的城市——德清。和德清的交集,仅仅是大学室友对她家乡的描述。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上班,直到现在也是。

我从没想过要换工作。为什么?因为我的老板是钱安华,我相信厂里有很多员工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就不再想换别的工作了。

我听工友说,2003年,安泰从杭州搬迁到德清后,人数从100多人扩大到近千人。起初因为管理没及时跟上,一度影响了企业经营。

那个时候,大家都心灰意冷,觉得企业可能不行了。钱总站了出来,告诉大家,他一定会带领公司渡过难关,希望大家和他一起努力。

你现在看到的文化长廊、文化广场,还有绿化、健身设施都是那个时候陆陆续续开始建起来的。还有走廊里、屋檐下和河边栏杆上的彩绘、诗词、格言,也是钱总亲自挑选设计的。

之后,在钱总的倡议下,企业成立了拉丁舞、人塔、器乐等文体俱乐部,并聘请专业老师来授课,尤其是人塔俱乐部的老师,都是从西班牙邀请来的资深人塔运动员。这些俱乐部全部免费开放,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很喜欢跳舞,每天晚上6点到8点是我最期待的时间。舞蹈训练虽然累,但我心情很愉悦,整个人都放松不少,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2014年,我们登上了《中国梦想秀》舞台,很自信地表演了电影《如果·爱》中的经典片段《十字街头》。

你知道吗,表演结束后全场起立为我们鼓掌。评委不敢相信,我们是业余舞者。那一刻,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尤其当钱总来到舞台上给我们拥抱时,几个姐妹都哭了。我们报名的时候,担心节目选不上,钱总就鼓励我们;每晚的训练,钱总都会来,为我们加油打气。我们几点结束,他就几点回去,多晚都陪着我们。

一群农村姑娘,能站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当一回明星的感觉,至今难忘。

后来,钱总将企业包装车间3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改成了“桃花庄博物馆”,馆里摆放的都是企业发展历程、员工形象展示、文体活动照片等东西。

“安泰时装”自成立之初就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钱总经常和我们说,他要把这里打造成“劳动者的天堂”,希望大家能把这里当成家,开心地工作和生活。

什么是劳动者的天堂?有工作,有生活,有关怀,很温暖。

这些年,文化氛围逐渐浓郁,大家真切感觉到了企业的好,干劲更加足了。

今年年后,“安泰时装”的返工率起码有98%。我的一个朋友不能及时回来,就托我带口信给公司:“家里忙,晚几天回,望公司批准。”

我们厂主要以外贸为主,有时候来了一个大订单,晚上难免会加个班,很正常。以前宿舍、车间两点一线跑,很枯燥。现在有盼头了,加完班还有很多娱乐活动。

这几年,企业发展很快速,公司分别在山东、苏州和越南建立了加工基地,业务还拓展到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听领导说,今年一季度,企业销售额将近1.3亿,比去年同期增了不少。

为什么兄弟姐妹这么拼,在我们企业待过,你才能真正感受到。

百里送琴显大爱

德清洛舍镇 浙江乐韵钢琴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鹏:

希望钢琴企业的员工不仅会做钢琴,还要会弹,这样才能造出有“生命”的钢琴

去年8月,“乐韵钢琴”建成了“文化车间”。通往车间的楼梯是琴键、扶手是音符。车间二楼,一条长长的文化长廊串起了钢琴梦想教室、心灵驿站、传承舞台、职工之家、文化展厅等场所,每个细节都彰显了钢琴企业的特色。

在我看来,企业不仅要有内涵,还应该积极传递正能量,这对长远发展肯定有积极影响。

给你说个事。2011年,江苏南京有个大二的女孩,她从小就有一个钢琴梦。但因家庭条件不好,这个女孩只能在暑假帮着做环卫工的父母捡垃圾、扫地,想多挣点钱买架钢琴。

这个消息,被我们洛舍镇的党委政府看到了。当时还是党委宣传委员的谈国明主动找到了我,说愿不愿意帮助这个女孩。同时,他告诉我,这是一次公益,可能不会有媒体来报道。

我们觉得,一架钢琴,对于女孩来说,或许是一辈子的梦想。因此没有犹豫,立即挑选了一架厂里最好的克拉维克钢琴。

大概是当年的9月底,在镇领导的陪同下,我们驱车360多公里来到南京,找到了这个女孩。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很朴实的家庭。几个装满衣物的纸板箱、一张折叠的旧圆桌和一条长板凳,几乎没有多余的物品。

当我们把锃亮的钢琴搬进10多平方米的屋子时,小女孩流泪了,充满了惊喜和感谢。拿到钢琴以后,她立刻弹了起来,她的父母连连向我们道谢。

我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件事情后来还是被媒体挖了出来。那段时间,我经常收到同行的短信,夸我们做得好,有担当。

知名度提升了,对于产品销售也有促进。这几年,乐韵钢琴经常走进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参加钢琴乐器展,跨区域进行销售。

2011年,我们与奥地利百年品牌克拉维克钢琴公司合作,延伸钢琴产业链,开始走国际化高端路线。不仅如此,有着30多年调律经验的韩国技术师李炳男慕名来到企业担任技术总监。

今年一季度,企业的销量同比增长40%。前不久,有个西安客户来洛舍考察。到我们厂里参观了一圈,就立马决定和我们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他和我说,很喜欢我们的车间,很有文化气息,感觉到我们是在用心做钢琴。

所以我觉得,企业除了要善于经营管理,更应该有责任和担当意识。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企业文化,就好比是无形资产,能大大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今年,我们通过开展全县“文化车间”创建,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正能量。从1月1日开始,县文广新局就联合乐韵钢琴举办免费的钢琴培训。每个星期,我们会邀请县里的钢琴老师进企业教学。

在我看来,钢琴产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我们希望钢琴企业的员工不仅会做钢琴,还要会弹,这样才能造出有“生命”的钢琴。因此,钢琴培训原本只是针对镇上钢琴企业的员工。没想到,消息一出引来很多市民报名。就连隔壁乡镇的人也赶来上课。

“乐韵钢琴”能为社会尽点应尽的义务,尤其看到大家都这么热情,我们很开心。

搭建平台“种”文化

德清钟管镇 钟管镇工会专职副主席徐金松:

只有拥有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文化理念,才能让不同企业打通心灵的围墙

钟管镇中小企业很多。这些年,钟管镇党委政府一直积极引导企业的文化建设,为企业搭建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独到的心得。

最大的特色就是“和”。钟管镇企业文化建设打破了企业间的围墙,突出区域共建共享。

给你举个例子。2013年,在镇南舍工业功能区,浙江依蕾毛纺有限公司新购了一批产品,还来不及卸货。但得知园区另一家企业有借车需求,二话不说,立刻把厂区唯一一辆3吨叉车派去“救急”。

还有一次,园区的“丸高制衣”为了防护生产设备急需一批铁皮,另一家企业“神龙链传动”则需要一批废布料擦机械设备。正当两家企业各自发愁的时候,镇上出面调配资源。最终,两家企业调换了剩余物资,正好废物利用。

像这样资源互补、企业互助的情况,在南舍工业功能区比比皆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企业之间都非常愿意伸出援手。

我相信,只有拥有相似的价值观、相似的文化理念,才能让不同企业打通心灵的围墙。

正因如此,镇上提出要完善“10分钟工作圈”,进一步推广这种互帮互助模式。这样一来,企业间互利共赢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传递开来。

开展“文化车间”创建以来,这种好氛围一直在延续。去年开始试点“文化车间”的“依蕾毛纺”,是镇上最早一批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

在“职工之家”基础上,“依蕾毛纺”积极拓展广场文化、车间文化,将企业“走高科技现代毛纺织企业之路”的特色文化贯穿其中,努力打造员工的精神家园。

现在,“依蕾毛纺”的“文化车间”成了公共的“文化车间”。隔壁的“美生橱柜”、“龙力机械”等企业都喜欢来借场地开展文体活动、信息交流、企业党建等。

今年3月,在钟管镇举行的全县企业“文化车间”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期间,“依蕾毛纺”正是其中一个参观点。

县里为什么很重视“文化车间”创建?我的理解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文化的纽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凝聚力,有助于长远发展。

刚才和你讲的南舍工业功能区,区域里有企业员工4000多名,其中新居民1000多人,不少还来自苗族、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为了让他们融入钟管这个大家庭中来,镇上积极组织企业设立志愿者工作站、青春驿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搭建员工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年,我们还联合企业举办彝族“火把节”文艺晚会,圆彝族同胞的思乡之情。

短评:

人心的力量

陈炜

小时候,对车间的印象,除了轰鸣的机器,大声说话的人,恐怕就只有弥漫在空气中的灰尘了。

那是一种嘈杂昏暗的记忆。

但发生在小城德清企业车间里的一个个故事,让人抛却了脑海里最原始的景象,耳目一新。

有歌声,有关爱,有活力。

文化车间,形式可以多样,但说到底,就是为了凝聚人心。人心是归属感,是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更是一方产业做强做大的核心。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大环境下,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发生在德清企业车间里的这种文化创造,正在迸发一股力量:凝聚共识、培育品牌,提升企业软实力,推进企业走向市场。

这股力量如同这个季节漫山吹拂的风,或许,在不久之后,不仅将吹遍本土的企业,还将给整个江南带来盎然生机。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已经吹响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号角。我们期待,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出现更多德清文化车间一样的故事,面对挑战,不畏艰险,凝聚人心,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