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政英 章勋浩 驻富阳记者 骆炳浩 新沙岛的玫瑰开了、桑果熟了,黄公望村的樱桃红了,还有庙山坞“百竹园”新篁初成……“五一”小长假去哪里?来富阳东洲街道吧! “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当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西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黄公望《秋山招隐图》题跋中所说的“小洞天”,就隐藏在富阳东洲街道的庙山坞里。 “小洞天”是黄公望生活起居的地方。室内一灶一缸一桌,门口一蓑一磨一凳,一种极简生活的写照。 “小洞天”前临溪而建的是“南楼”——黄公望的画室兼书房,案上笔墨纸砚俨然。风送水声到耳边,月移竹影至窗前,的确是静心作画的好地方。“小洞天”背后山上,有一处叫“灯瀛台”的平台。平台形似太极图:在平台的外圈靠近悬崖处有一条圆弧形土垅,一条S形的界线将平台划分成两半,一座古墓正好位于阳极的鱼眼处。 古人讲究阳宅在前、阴宅在后。黄公望是道教的,“瀛”代表神仙住的地方。清光绪年间《富阳县志》记载:“元处士黄公望墓(钱令旧志)在县东北二十里庙山(浙江通志同)”。据考古调查,古墓土质年代为元末明初,与黄公望隐居生活的时代颇为吻合,这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这可能是黄公望的墓。 黄公望诗云:“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一水清岭外,千岩绮照中。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便是对隐居地的真实写照。古朴、含蓄、透着浓厚的诗画艺术气息,那份隐遁的惬意,只有亲临才能有体验,只有慢慢地走,才能全然感受。 从黄公望隐居地景区入口到“小洞天”,绵延2.6公里,曲径通幽,沿途有净因院遗址、画坛醉月、观音像、牌坊、庙坞竹径、筲箕泉等景点。庙山坞系亚林所科研基地、省级森林公园,不仅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秃杉、全国杂交马褂木之王等阔叶林树种122种,还有凤尾竹、龟背竹、罗汉竹等近百种竹子。“夹竹萧萧竹万竿,春昼阴晴人不知”,眼下正是春夏之交,看雨后春笋、新篁参差,一派生机勃勃。 其实,许多人慕名来到黄公望隐居地景区,是对大画家黄公望的朝圣和对富春山水的致敬。如果要深入了解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位于六君子湖畔的黄公望纪念馆是必到之地。占地面积957平方米的黄公望纪念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为:黄公望影像资料及生平小传、《富春山居图》高仿品(含无用师卷、剩山图、子明卷、沈周背临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研究成果展示、黄公望其他画作赏析。 看一幅画,常被画中的事物感动,其实是被画家的那种胸怀、那种超然所打动。让我们走进黄公望隐居地,追寻大痴足迹,品味这亦画亦真的悠然山水。 自驾游指南: 从杭城出发,走杭富沿江公路(或走杭新景高速东洲出口下),往西至黄公望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