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明 记者 史洁 文/摄 “小区管得好,比吃保健品还要管用。”“幸福是什么?对我来说,就是阳光下有一张张笑脸,老人的笑脸,孩子的笑脸,街坊邻居的笑脸,善小而为,是一种温暖,也是一种幸福。” 说这两句话的是余杭区陶小毛和陶杏娟阿姨,她们是余杭1900余位家庭志愿者的缩影。她们在照顾好小家的同时,把温暖和关爱送给了更多人。 这个“大管家”很能管闲事 哪家垃圾不分好她就拎上门 陶小毛住在闲林街道北山社区景雅苑,名字好听,但过去环境真的蛮糟糕。4幢房子120户人家的小区仅入驻过一次物业,2010年物业因为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一夜之间撤走了,小区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人打扫卫生,还欠了垃圾清运公司几千块,安全没有保障,小偷时而光顾。大家都说,这个小区神仙也管不好!”小区居民怨声载道。凭着在住户里的口碑,陶小毛揽起了管理小区的任务:挨家挨户去收物业费,请保安和保洁人员。 如果打扫卫生的人手不够,她就自己上。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之后,陶小毛把小区里退休的阿姨们都叫拢来,做垃圾分类的志愿者。现在她们都是余杭区的家庭志愿者,把小区打理得井井有条。 拿垃圾分类来说,景雅苑小区的分类正确率能达到90%以上,马上要作为闲林街道的试点实行电子智能分类了。陶小毛劝导居民垃圾分类有一套,她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和保洁阿姨一起赶在4点垃圾清运车来之前把桶都拉到小区外。顺便看看垃圾袋有没有分类正确,要是让她确定是哪户人家没分好,她会拎着垃圾袋上门。有些住户说她多管闲事,她倒也不生气,耐心地说:“我们小区是个大家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住在这里就要遵守家规,要为小区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看着周围环境焕然一新,这些住户自然心服口服。 自己家的老人照顾好了 其他困难老人忍不住要去帮 余杭街道山西园社区的陶杏娟用自己照顾公公积累的经验,帮助了身边更多老人。她说,现在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服侍公公的11年,很感谢这段经历,让自己走进了老人的世界。 “我记得在1999年的11月14日,我跟着一位负责管理孤寡老人的朋友,一起去看望一位五保户老人。到了他家里,感觉真的又脏又乱,老人的头发、胡子都很长了,看起来脏兮兮的,行动又不太方便。”陶杏娟回到家以后,越想越不是滋味,觉得这位老人真是太可怜。第二天一早,她就带上以前给公公理发的工具去了老人家里,给他理了发。 有了这次经历,她想到要去帮助更多需要关爱的老人。她跟敬老院结对,每月定期去给老人理发,每次去都要带一些水果、食品。“敬老院搬得越来越远,现在临平敬老院离我家有60多公里,有时候都是家人开车或者陪我坐车去。” 陶杏娟说,这样的小事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哪怕老了,也要通过她的女儿传承下去。现在陶阿姨的女儿和老公都加入了家庭志愿者队伍。“爱是会感染人的,我们的小家幸福美满,更想把这份爱传达给别人,帮助他人使我们更快乐。” 余杭区家庭志愿者突破1900人 开展活动60余场 截至目前,余杭区妇联已招募家庭志愿者604户,1900余人,开展家庭志愿者活动60余场,参与活动者达2000余人。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服务G20“巾帼文明岗”体验日和交通引导,还有综合环境整治活动、垃圾分类推进活动,家庭志愿者们纷纷承诺:尽己所能,服务G20,践行奉献、友爱、互助、团结的志愿精神,为创建和谐美好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